李倩
摘要:小學數學屬于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科目,它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關鍵途徑,同時它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小學高年級數學中也增加了一些生活的實際問題,使得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變得越來越有難度。這些實際問題大都以生活為背景,立足于現實,考察學生的讀題能力和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分析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實際問題;能力培養
小學高年級數學一直是很多學生的弱勢科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住新增設的題型——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為以后的初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加深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讓教學充分為生活服務。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實際問題的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對部分高年級學生的訪談與調查,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大都感覺有關生活實際的問題不容易理解,甚至出現讀不懂題目的現象,解決起來無從下手。在和部分老師交流后,我們也可以知道,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老師也感覺這類題目在教學時難度較大,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進行講授也不容易。在分析完部分數學試卷后,我們知曉,實際問題在試卷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分值也較大,想要數學得到高分,就不能丟掉這些題目所帶來的分數。但事實上,學生有關實際問題的得分率卻普遍偏低,既沒有讓家長和老師滿意,也挫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和審題能力
學生想要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就要首先讀懂題目的內容與題目的要求。只有先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能力和審題能力,才能讓學生明白題干想要說明的是什么內容,要解答的是什么,進而用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實際問題大部分是將數學中的數量關系問題與生活聯系起來,題干大都內容較多,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審題,不要受次要信息的影響,準確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更好地作答題目。
教師在講解題目前,可要求學生自己進行讀題,讀不懂了就多讀幾遍,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將題目進行細化,得到題干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大學生讀題的環節設置,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讀題能力的培養,如同桌互相讀題,小組合作審題等;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不能對這類題目感到恐懼,看到題干很長的試題,也不要害怕,要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認真讀題,相信自己。
(二)培養學生規范的答題能力
學生讀題之后,就要進行對題目的解答了。在答題時,規范的答題步驟和答題方法也是學生正確解題的關鍵。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要特別注意對教材中例題的講解,培養并提高學生規范的答題能力。在理解完題干的要求和意思,并知曉該題目所考察的數學知識點之后,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仿照例題中的步驟進行解答。學生要明白在試卷上要寫清楚的答題過程,哪一步需要直接寫到試卷上,哪一步需要自己在演草紙上自行驗算并謄寫到試卷上;哪一步需要先寫,哪一步不能先寫。在學生規范答題的基礎上,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觸類旁通。只有這樣,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才能選擇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答。
以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題目為例: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在解答時,教師要讓學生首先讀清題目,在來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什么可以寫到試卷上,什么需要在練習本上進行演算。這道題,學生可以有兩種方法進行解答。第一種先算1頭奶牛一周的產奶量,再求每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第二種先算3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再求每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同時要求學生答題時規范作答,寫清楚答題步驟。
(三)聯系生活實際,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實際問題經常會出現很多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對學生來說往往比較陌生,教師講解后,學生依然理解不深。這樣的現象會阻礙學生對題干的感知,影響學生解答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就要將這些生澀難懂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以更高效的方式讀懂題目,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行練習
在掌握了基本的審題技能和答題技能之后,就要進行不斷的練習進行鞏固和復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的具體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學和練習。不能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要根據學生的對該能力的掌握情況,合理設置練習的力度。
三、結論
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及時分析所教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改進,逐漸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更好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