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艷古麗·艾買爾
摘要:教學改革倡導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模式、方法等,若是沒有經過教師自我的反思、體驗、省悟,進而內化為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師很難適應教學改革帶來的發展變化,課堂教學面貌難以改變。只有教師有了教學技巧,才能在自身正確的教學觀念的指引下,靈活地運用教學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激發出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創造師生和諧的生命。基于此,本文在借鑒有關學者的一些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技巧做了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
從課堂教學過程的整個環節來看,教師的教學技巧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全過程中的,如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學情境的創造、課堂練習的講解等,都離不開教師教學技巧的彰顯。包括如何在短暫的課堂規定時間內不僅能把備課的知識點展現給同學們,還要能夠充分利用時間讓同學們對舊知識回顧的同時轉換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并能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做到師生共同探討,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把握所學的知識點等,使學生獲取知識的經歷成為一個豐富有趣的過程,從而建構開放而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巧妙點撥,賞讀質疑,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驗教材與老教材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它體現了漢語學習是母語教育的特點,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的思想,體現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觀念。把握這種觀念的過程性教學,可以讓孩子們顯現出驚人的創造力。如執教二年級上冊《清澈的湖水》一課時,在第二課時的“賞讀質疑”環節中,我選擇性地出示了一個句子:“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句子提問題。學生竟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他指誰?”,“小潔為什么要不滿地看‘他一眼?”,“‘企盼是什么意思?小潔企盼什么?”且學生帶著問題順藤摸瓜似的在讀中解決了這些問題,不僅體會到了質疑在閱讀中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同時,學習方法也悄然走進學生心中。孩子自學最后一段中質疑與回答亦異彩紛呈:“小潔她看見什么了?”“小潔眼睛一亮看見了什么?”“小潔跑向哪里,她干什么去了?”……“我從課文中讀懂了,小潔在尋找垃圾筒。”“她眼睛一亮,看見了前面有一只垃圾筒。她飛快地向前跑去,把面包紙扔進了垃圾筒。”“我明白了小潔是一個愛護環境的好孩子。”……
教師就那么一點選擇性的點撥,竟然喚起了學生的理解欲望和閱讀興趣,讓孩子們真正投入文本,透過字里行間充分感受蘊藏其間的作者的思想。學生再將這一感受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來,使“讀”也落到實處,提高了學生朗讀、閱讀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意識。
二、巧妙設問,解讀教材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切記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不管問題難易,有無討論價值都要進行討論,這種做法是追求表面熱鬧的現象,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沒有一點益處。我們必須關注提出的問題是否是教材的本質問題,是否有思考的價值,是否有思維的含量。還是以《清澈的湖水》的教學為例,我抓住學生對“突然,一個小男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魚。小魚嚇跑了,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這里可以通過幾個有效的設問與學生一同研讀教材所蘊含的意義:“皺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波紋”?小潔“不滿”什么?小潔“又期盼”什么?從而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突出了小潔十分愛護環境,這也是作者的心愿。課堂生成的情況是:學生說:“湖水也不高興了,皺起了眉頭。”“湖水說:哼!討厭的小男孩……”我趁機說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接著引導大家讀好這幾個句子。巧妙的處理與朗讀中的情感引導,多次讓學生讀就是讓學生讀出作者寫作的心愿和要表達的情感。這也是我們解讀教材的最終目的。
三、創建靈動的課堂,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
語文課堂與其它課堂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它課程教材的教學內容相對確定,目標成鏈,知識點明確,隨著學期和學年的不斷升高,知識點層層遞進,而語文則體現出更多的不確定性。就拿認字環節來說,第一學年要求會認多少,會寫多少;到了第二學年又要求認多少,寫多少,雖然這些字有一定的難度遞升,但是很大一部分是有交叉性的,這就給語文課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者說靈活性。語文課堂教學的技巧就在于教師能夠根據教學情節和內容以及學生的臨時反應需要,把下學期的內容靈活的調到現在講,而對于那些現在用的較少,且沒有太大聯系目前生活實際的,就可以靈活地調到后面去。就因為語文內容的靈活性,催生了課堂的靈動性和不確定性。因為其不確定,它更顯豐富;因為其豐富,也更顯其不確定性。高效語文課堂的生成離不開語文教師的教學技巧,那么,具有教學技巧的老師如何裁定語文的教學內容、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如何處理課堂中的靈動小事件直接關乎高效課堂的生成與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具有智慧的教師需要這種魄力和果斷。但是這“一瓢飲”究竟取自哪兒,它取自課標,更取自教師、取自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的需要。因為高效的課堂更多的是教師做一名英明的指路人,更多的是讓學生自身去實踐和體驗。那么在孩子們自己實踐體驗的過程中,“突發事件”、“突發奇想”、“奇思妙想”就要比常規課堂多的多,也就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其說是不確定性,不如說這是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這種語文課堂上比完成課標規定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因此,相對于其它課堂,語文課堂就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不斷學習和創新,使自己擁有教學智慧和教學技巧,從而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
新課改呼喚教師新的教學技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能夠對新課標做出積極的認識和理解,并將其內化到教學中,落實于課堂上,不斷學習,銳意進取,堅持創新,不斷研究語文教學新的技巧和方法,真正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許書明.當代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小學語文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