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雋
摘要: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更是一個古詩文的海洋。隨著信息化有效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我們教師能充分借鑒多媒體及網上資源,有效挖掘古詩的美育因素,讓古詩教學充滿“美”,激發學生美的心境,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古詩教學;“美”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小學語文教材中那些語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是挖之不盡的美的寶藏。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一、渲染意境,激發美的心境。
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意境深遠,講究平仄,嚴于用韻,格律嚴格,魅力無限。因此在教學中應巧妙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優美的詩境,激發學生美的心境。
(一)畫面展示意境。
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教學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用多媒體屏幕創設這樣的情境: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李白孤身一人來到廬山腳下,只見太陽照射在美麗的香爐峰上,香爐峰升騰起紫色的云煙,煙霧裊裊,若隱若現,仿佛仙境。這時嘩嘩響著的巨大水聲引起了詩人的注意,循聲找去,只見瀑布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李白的詩句頓時化作形象的動態圖像,再加上教師語言的渲染,學生立刻入情入境。
(二)音樂渲染意境。
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表達的是詩人與朋友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為了讓學生準確感知詩人表達的這種情感,教學時,我選用了具有舒緩、輕悠的旋律的古箏樂曲《陽關三疊》,用以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學生在音樂的烘托下,能很快地體會作者離別不舍的心情,入境入情,為接下來深入理解詩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品詞析句,感悟美的境界。
古詩的藝術美還表現在它的語言藝術上,文字是語言的藝術,古詩是用最簡練的文字寫成的。因此,古詩中的藝術美必須要去挖掘,借以提高學生欣賞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傳統的古詩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而多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實實在在地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意義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達到古詩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品詞美。
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 “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多媒體展示江南春天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圖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綠”字的神韻。
(二)賞句美。
王之渙的《登鶴鵲樓》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絕美的河上落日圖景 ,可是學生提出“太陽都是紅的,這里怎么會是白日呢? ”這個問題僅靠口頭講解是難以讓孩子理解的,他們甚至會錯誤地以為古代的太陽就是白的。這個時候,多媒體的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我給學生觀看事先準備好的日落的錄像,望著還散發著耀眼光芒的太陽一點點隱入大山之中,學生不但發出了“多壯觀的日落啊!”的贊嘆,而且有人提出“盡,就是一點一點落下去,直到看不見”。
三、啟發想象,表達美的情感。
書法藝術講究“筆斷意連”的境界和效果。我們在古詩教學中有時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我們何不讓孩子們對內容做回味、做遷移呢 ? 古詩的語言不僅精煉,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語言形式為學生創造性地表達美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我也嘗試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以直觀為線索,啟發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一)想象表達美。
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練,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但省略的成分也是相當多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把古詩的言外之意敘述出來。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誦讀詩句的基礎上,結合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特定鏡頭去想象“滿園春色”的美。學生紛紛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園中色彩之美、聲音之美、動態之美和靜態之美,其間體會春之美和生命之美。
(二)拓展創造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古詩,不僅深含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更有潛移默化的多種功能,包括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審美情趣與能力,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等。可入選教材的古詩畢競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學生學完教材中古詩的基礎上應適當給予一些補充、拓展。如,在《春日》一詩的教學中,我選取了白居易的《憶江南》、高鼎的《村居》作為補充,我讓學生利用信息課上所學的知識,在網上查找有關詩歌所需的資料 (如背景、圖片、音樂),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電腦上進行文字、圖像、動畫編輯,做成簡單課件。上課時在多媒體教室通過個人、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展示出來。這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會使學生領略到古代詩人筆下千姿百態之美。受到真、善、美的啟迪與熏陶。
總之,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采取多種策略讓古詩詞教學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主動去發現它的美、欣賞它的美、享受它的美。
參考文獻:
[1]張裕.信息化讓美走進古詩教學的課堂[J].語文知識,2017(05)
[2]范曉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古詩美育教育[J].中小學電教,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