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鐵
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的變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為科學教育之入口和開發(fā)科技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徑,成為道德教育之藝術化形態(tài)和孕育美好道德行為的必由之路。語文教學是情感性很強的工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學;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象的心理反映,具體表現為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它是人類所特有的高級而復雜的體驗活動。情感教育則是指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變化,產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質的過程。人的情感特別是高級社會情感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學科,也應該是培養(yǎng)情感的學科。情感教育應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生世界觀的養(yǎng)成階段,因此,此時的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體現
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已越來越為有識之士所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師生雙方心靈相通,則教學順利、效果明顯、目標達成;如果師生雙方情感交流出現隔膜,那教學便無好的效果可言,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就是認識需要的情感表現,是對學習所抱的積極態(tài)度,是學習的內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若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近,學生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并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境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調節(jié)學生情緒。
老師在課堂上的冷漠、埋怨、煩躁等情緒,會遏制學生認知和良好情感體驗的形成。反之,若教師滿腔熱情,不斷表揚與鞭策,那學生就會產生在良好刺激中獲得知識和健康情感的體驗。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注意這一點,并有效地發(fā)揮其積極肯定的情感來刺激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三)促進師生間雙向互動反饋。
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尊重、信任、理解、關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對教師的尊敬、好感和信賴。隨之,學習語文的熱情油然而生。這種積極的情緒,使學生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tài),求知欲增強,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教師接受了這些良好的反饋之后,就會自覺強化這種情感,教師也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之中,并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指導。如此雙向交流、雙向反饋,必然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師生間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程度。教師是情感交往的主體,要將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贏得學生愛戴,共同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二、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幽默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性格活躍,不喜呆板的教學方式,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選擇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而要營造詼諧幽默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積極用腦,把學與游戲結合在一起展開教學活動,有效營造詼諧歡快的課堂氛圍,通過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讓教學得以更好地開展。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想法并發(fā)表見解和意見,但要注意當學生的見解或看法比較標新立異時不能打擊學生,要鼓舞學生,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教《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篇課文時,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風風火火闖九州》。教師引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句歌詞在哪個人物身上體現得最鮮明?依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教《孤獨之旅》這篇課文時導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以此類推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中的感情,從而發(fā)揮情感教學的作用。
(二)在這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施教學
貧富差距的存在導致教育資源發(fā)展不平衡,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教師對教材內容掌握不到位的現象,致使教學活動沒有目的地開展,這種教學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是有阻礙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專業(yè)素質,掌握教材的具體細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內容。教師的情感就如冬日的暖陽,融化積雪,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而且能學到更多語文知識,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和諧。待學生熟識課文內容后,再通過老師的講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學生,以此完成情感教學。例如:在課堂上采取老師與學生互相換位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增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老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心中所想、所疑,更好地發(fā)揮情感教學的優(yōu)勢。
(三)激發(fā)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語文教材是經過多方面篩選的閱讀精華,其中涉及內容不乏社會、科學和人文各個方面,要從大量的文學作品中其中挖掘隱藏的情感信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首先,要通過閱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師務必以富有感情的情緒來閱讀文本。由于初中生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不同語境和不同文本內容的朗讀方法把握不夠好,教師應以準確的語調朗讀文本,將不同的情感區(qū)別開來,帶領學生朗讀體悟,讓學生產生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懷。例如學習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情感入境,吸引其注意力。課堂導入時可采用余光中回訪大陸的圖片并播放羅大佑演唱的《鄉(xiāng)愁四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作者在特殊時代下對大陸的思想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其次,挖掘優(yōu)秀教材。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把握好教材內容,勢必會影響教學活動的展開,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挖掘優(yōu)秀教材,并把握教材內容,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文。其中,感悟教材的審美情感是關鍵。
總之,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實施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將其有效地運用起來,在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中,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語文品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