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以來,學界認為中國和前蘇聯證實了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弄清楚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和列寧思想的前提條件和區別。本文將從兩個方面的問題來談談自己淺略的看法:一、是否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峽谷已被證實?二、跨越卡夫丁峽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筆者認為,研究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應從馬克思所提出的具體條件和背景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卡夫丁峽谷;無產階級勝利;啟示
一、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是否已被證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清楚的理解馬克思關于跨越卡夫丁峽谷的原意。馬克思首次闡述這一思想說:“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太多的侮辱”。馬克思原話中的這條路指的是資本主義道路。馬克思的這一段話就表明了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必須經過資本主義道路這一階段。
馬克思再次次闡述談到了自己對俄國農村公社的看法。馬克思講到“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來以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那么農村公社就會很快地變成俄國社會復興的因素”。這表明俄國要跨越卡夫丁峽谷農村公社的公有制為其提供了條件。這也說明了馬克思認為跨越卡夫丁峽谷要以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土地公有制為起點。
馬克思又一次論述認為“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相互補充的話,那么現今俄國的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這里表明了俄國跨越卡夫丁峽谷需要俄國自身的革命勝利,還需要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恩格斯指出:“沒有西歐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目前的俄國不可能走到對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說明了俄國要真正完全跨越卡夫丁峽谷的前提條件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因為西方無產階級能為處于前資本主義社會的俄國提供資本主義的生產因素,俄國就不必經過資本主義發展的痛苦階段。
綜合了馬恩的闡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跨越卡夫丁峽谷包括兩個層面的跨越:一是政治層面的跨越(馬恩提到的俄國革命),二是經濟層面的跨越(西方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為俄國提供了資本主義創造的一系列積極成果,俄國吸收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積極因素,但不經過資本主義痛苦的發展階段)。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前蘇聯和中國都跨越了卡夫丁峽谷,而且他們認為馬恩的跨越卡夫丁峽谷已經被證實了。他們其實在實質上并沒有堅持馬克思的卡夫丁峽谷思想的基本條件。跨越卡夫丁峽谷是指從前資本主義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中間不能存在資本主義。但中俄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經有資本主義經濟了,而且西歐無產階級革命等一系列要素也并未滿足。因此,馬恩的跨越卡夫丁峽谷理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證實。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啟示
列寧認為,“落后國家的無產階級有可能奪取政權,那就先奪取政權,然后再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充分說明了在政治層面采取暴力革命奪得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而在制度層面跨越資本主義制度,但是由于不存在西方無產階級革命勝利所提供的資本主義積極成果,必須依靠自身發展到像資本主義經濟一樣的發達階段,這才能最終完全跨越。說明當前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經歷資本主義資料積累階段(即商品市場經濟,但這與資本主義經濟性質截然不同),但可以減輕這個階段所帶來的不幸災難。
為何必須在經濟層面經歷商品市場經濟發展階段,我們將從正反兩個例子來說明。歷史上的前蘇聯和改革開放前的新中國家給我們帶來了反面例證。在蘇俄初期,列寧為了鞏固蘇俄政權,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結合蘇俄的實際國情,制定了新經濟政策,利用商品和貨幣推動了蘇俄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落后的蘇俄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并且逐漸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在列寧逝世后,斯大林將社會制度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建立集體農莊,堅決認為必須消除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從而導致在經濟發展極其不充分的情況下發展生產資料公有制,給后來蘇聯社會主義埋下比較大的隱患,也就是體制不靈活,最后,導致改革沒有把握住方向和原則,為蘇聯的解體和倒退回資本主義制度埋下了禍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認清了市場經濟不僅是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的手段,社會主義也可以加以利用,推動自己經濟的健康良好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又好又快發展。在鄉村,我國逐漸探索出了一條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濟制度,在這以經濟基礎上建立了村民自治,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參加了鄉村經濟的發展,改變了鄉村的生產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城市,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公有制經濟把控全局,這樣可以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又允許了資本商品經濟和前資本主義個體經濟快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個體經濟開始向資本私營企業經濟轉變,這大大提高了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轉變的經濟資料積累。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體制下充分發展實現共產主義的資本經濟高度發達的經濟積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和公有制經濟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保障了民工的基本權利,減輕了他們遭受企業資本家的剝削迫害,減輕了商品市場發展階段的不幸,避免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惡性循環。由于社會主義需要高度發達的經濟積累,筆者認為當今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層面不可避免商品市場經濟發展階段,而且必須要經過這一階段,因為這是目前向共產主義邁進所必須的經濟基礎。但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可以在此過程中減輕商品市場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幸方面的因素。
通過上述兩個例子的論證,筆者認為,在目前階段,中國應當根據中國國情,以實實在在的決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是進一步彰顯我國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減輕市場經濟不利的一方面,從而為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奠定夯實的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列寧.列寧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王壽林.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思想新探[J].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2(4):12-15.
[4]張學廣.對“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幾點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9,28(3):1-6.
[5]趙家祥.對“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問題的商榷意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8,35(1):11-19.
作者簡介:鄧維(1995-),男,四川蓬安人,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