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琴
班級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環境,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班級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時,才可以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培育、約束等教育功能,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各小學應該重視創建現代化的班級文化。
一、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涵
所謂班級文化,指的是在班級內部形成一個共同思想、共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以班級為載體,以師生為主體,也就是在一個班級內,由教師以及學生所共同認可并予以遵守的一種價值觀[1]。在現代教育中,班級文化的建設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故此班級文化的展現方式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在新時期,在班級文化建設上,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二、當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班級文化建設的意識較為缺乏
當前,在許多小學班級之中,大多數班主任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素質,而沒有去對班級文化進行建設。此外,有一部分班主任認為,小學生年齡尚小,對班級文化的認識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所以在小學建設班級文化沒有必要。也正是由于部分小學班主任缺乏班級文化建設的意識,導致班級文化的建設非常不理想。
2.忽略了網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小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大多數小學生在網絡技術的運用上,他們沉迷于玩游戲,手機與iPad已經成為他們上網以及玩游戲的重要載體[2]。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通常憑借自己的知識經驗以及生活經驗在班級文化中建立權威,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的推動作用來加強現代化班級文化的建設。
三、現代化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策略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充當主宰,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服從教師成為好學生的行為準則,但是這種無條件的服從教師反而導致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弱化。如,由于一味地尊崇教師,導致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導致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沒有得到培養。此外,在這種環境下,班級文化的建設也大多是讓學生遵規守紀、尊重教師、禮讓他人等,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卻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發展。故此,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就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發展的主體。
2.要堅持民主原則
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人們的思想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班主任要突破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言堂”的影響,要在班級中樹立民主的原則,要鼓勵班級成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鼓勵他們在上課過程中敢于提出新的觀點,要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主人,班級的榮辱都與自己密切相關,讓民主的烙印深深地刻在學生心中。
3.要合理運用網絡技術
許多小學生對手機以及電腦的使用都非常的熟練,而且也有著自己的社交軟件以及社交平臺,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班級公共微博,讓班級成員關注,將本班級的特色活動進行微博或者微信傳播,將一些校園活動也發放到微博或者微信之中,還可以在里面交流學習心得,這樣做能夠做使班級文化變得更具特色。
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創建現代化的班級文化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極其重要,故此,就需要小學班主任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民主的原則,合理運用網絡技術。如此一來,就會使班級的文化更具特色,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于合樂.開放式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劉俊林.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