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春 王海俠
【摘要】目前國內外對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財務指標法和個案研究法。相對于西方國家中國企業起步晚,對并購相關問題的研究也較晚。
【關鍵詞】并購 會計研究法 影響因素
一、公司并購績效的研究綜述
(一)事件研究法文獻綜述
Bruner(2002)對從1973年開始直至2001年間的數百篇同并購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檢索與分析,并了解到發生于成熟市場內的并購活動中,同收購企業的股東收益對比而言,待收購企業的股東收益明顯更高。待收購企業的股價持續上漲,其股票的超額收益率大都保持在10%~30%;而收購企業的股票收益率存在著極強的不確定性,甚至有負增長的趨勢,并且在時間不短推移的過程中,收購企業的長期財務業績將會出現遞減的勢頭,普遍而言,收購雙方的股東收益均有著極為顯著的不確定性。
李善民等(2002)對上海與深圳在1999與2000兩年間的并購交易進行了分析,并據此得到了同普通研究相對立的結論:就整個事件期而言,目標公司出現了超額收益的負增長,而并購公司則實現了超額收益的正向提升。
李丹(2012)系統的探索了2009、2010以及2011三年間滬深兩市的并購重組數據,并據此了解到,不管是從并購雙方的整體樣本來講,還是就某一方的樣本來講,并購公告宣布前,雙方的股東財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然而真正發出公告后,股票價格將呈現出負增長的趨勢,企業股東財富明顯減少,累計異常收益率將呈現反向增長的態勢。
楊毅(2015年)采用事件研究法對我國2008年金融危機后制造業并購進行了專門性研究,結果表明在制造業并購使得總體長期績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國有股并購較好。
(二)會計研究法文獻綜述
Healy等(1992)從業績計量的角度來講,并未對財務數據的人為因素進行考慮,針對自1979年開始直至1984年間的50項并購交易,通過經營現金流報酬的內涵進行了探討,并據此了解到伴隨并購活動的發生于發展,現金流量收益率將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充分說明了通過并購活動無法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Manson、stark、Thomas(2000)從現金流量的角度入手對1985 ~1987年的38個并購交易進行了分析,并據此了解到并購活動同現金流量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同時并購過程,伴隨現金流的增加并購雙方的超額收益也呈現出逐步遞增的趨勢。
葉璋禮(2013)采用財務指標法對我國2008年滬深兩市發生的70多個并購案例進行研究,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看,并購有利于企業總體經營績效的提升。
(三)個案研究法文獻綜述
R.Bruner(1999)研究1993年發生的AB與Volvo未成功并購的案例,發現沃爾沃股票市值下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沃爾沃公司認為企業并購活動的控制權轉移以及協同效應無法促進股東資產的正向提升。
苗璐(2013)研究了汽車行業并購重組,發現依靠擴張公司規模、強化管理水平、重視重組后企業整頓、資產置入以國有股的注入,企業并購后的績效快速增加。依靠集團資產注入,集中于工程機械生產,利潤明顯提高,節省了大量成本,增強了公司競爭優勢。
二、公司并購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
(一)國外公司并購績效影響因素研究
Clark、Ofek(1994)對80年代30家面臨破產的企業進行了被并購活動的探討,進而了解到對比經營效益不理想的企業來講,財務情況不理想的企業更易被并購;主并公司支付給被并公司的溢價越高,并購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并購后公司的杠桿率越高,目標公司并購的績效越不理想。很好的吻合了Cakicieta(1996)在1983~1992年在美國發生的195個上市公司并購案例研究過程中所得出的結論。
Megginson(2000)對自1977年開始直至1996年間的200余起并購事件進行了探討,進而了解到企業集中度同長期并購績效間存在著十分顯著的正向關聯,并購活動完成后的短期時間里,伴隨企業集中度的降低,經營績效會隨之減少,同時股東財富也會受到一定侵害。
Louis(2002)通過研究了解到,如果并購企業的并購交易是通過現金支付的方式實現的,那么其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假如是通過股票支付的方式來完成的,極易面臨著收益負增長的情況。
(二)國內公司并購績效影響因素研究
劉芳(2007)則表示,影響上市企業并購的因素主要包括:行業相關性、支付方式、并購次數以及企業性質,而且研究表明現金支付方式高于非現金支付方式;并購次數多少并不會增加效益;整體而言,國有企業通過并購均取得了相對理想的績效,流通股與國有股的比例關系同并購績效間也存在著緊密的關聯。
葉麗娟(2011)針對我國自2005年開始直至2007年的上市企業并購樣本開展了多元線性分析,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績效受自由現金流量、目標企業資產負債率、關聯交易程度、目標企業的規模、支付方式以及并購溢價程度等影響顯著。
劉京虎(2013)研究分析了2005~2009年支付方式單一的78個上市公司并購樣本,得出結論:我國上市公司的短期并購績效同普通企業存在一定區別;并購支付方式直接決定了短期并購績效;同其他決策方式對比而言,證券支付以及水平一體化戰略在并購短期績效上更具優勢。
三、文獻評述
當前企業并購的研究過程中最常見的兩種方式就是事件研究法與會計研究法。事件研究法要求市場必須達到相對更高的水平,國外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證券市場,且在市場效率方面也有著極強的優勢,以此可通過事件研究法進行并購研究。財務指標法的運用必須滿足一個前提,即財務報表能夠將企業的財務情況客觀真實的呈現出來,國外財務報表在信息量上有著極強的優勢,所以同時通過上述兩種方式進行研究,同時與客觀情況相結合,必定能夠將并購市場的情況客觀真實的呈現出來。
就并購能否促進企業以及股東財富提升的研究結果而言,受國情間的差異,加之在行業、樣本數量以及時間等方面的不同,一些研究并未取得定論。
作者簡介:蔣華春(1990-),男,漢族,畢業于東華大學,研究方向:金融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