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推動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轉,進而導致農村地區的生源不斷減少。在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中,強制性“小班化”教學已經成為了我國眾多地區的無奈現象,然而,小班化教學本身具備師生交流空間大和教學任務針對性強等優勢,科學利用小班化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本文以農村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強化其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小班化;高效課堂
一、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為公平教育而努力奮斗著,并試圖根據全國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并更新教學手法,希望能夠借此來強化教學質量。隨著城市化進程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農村小學學生人數每學期都有所減少,當前民勤縣農村地區小學生源較少,多數呈現出了小班化教學模式,農村小學人數現在每班最多不過30名學生。如何充分利用小班班級容量小、師生交往空間大的優勢,體現小班化教育優勢,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呢?近幾年來我嘗試著打造農村小班化高效課堂。小班化高效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從可操作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原則和策略。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善于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創新教學方式,它必須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以適應新時代不斷發展的需要,為了能夠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充分應用小班化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便需要善于運用創新的手法改革教學手段,以適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需求。
二、 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任何學科教學的本質均是讓學生在知識的習得過程中掌握自主獲取知識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教師“說教式”的領讀和文字辨識進行教學,學生長期處于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下便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難以有效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和語文素養。
小班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全面地顧及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根據其語文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引導,逐步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其歸根結底需要教師密切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如,在教學《一個這樣的老師》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與學生構建交流:“同學們,你們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樣的設問能夠帶動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從而為課堂營造出寬松活躍的學習氣氛,使得學生愿意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 構建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加強互動教學的質量
課堂的活躍性不僅體現在師生之間的互動,更體現在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處于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向和思維模式較為相近而又不相同,若能加強他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勢必會發揮班級的群體效應,讓學生集體得到進步。大班課的班級人數較多,構建小組協作學習模式要么出現每組的人數多,要么出現分組多,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班級秩序的混亂。然而,在語文小班化教學中構建小組協作學習模式不僅讓學生們能夠進行密切的交流,更能優化班級的環境和有序性,從而讓學生在井然有序的互動中提高語文知識的學習質量。值得強調的是,在語文小班化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進行“完全自由”的交流,其在小組協作學習中要做好指導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參與進去,并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唯有建立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協作學習才能挖掘生生互動的潛力。
四、 構建分層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然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而小班化教學便為教師提供了這種優勢。在小班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其學生的人數相對較少,教師能夠兼顧班級中所有的學生,并對每個學生的語文成績有所了解,這便于教師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進行教學設計的制定。此外,因材施教不僅體現在對班級中的個體學生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同時也針對小學生的不同階段,如小學一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年齡跨度大,其追求的課堂效果亦不盡相同,在這樣的年齡跨度上亦要保持“因材施教”。由于小班學生的人數較少,教師需要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評價分層有縱向評價(平時測驗、練習)、橫向評價(生生間互評互比),充分體現因材施教。
五、 強化課堂訓練,鞏固課堂效果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以有效的課堂練習作為基礎。在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即時反饋。此外,教師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使每一課的學習任務當堂完成,達到一練一得,一課一得,循序漸進。
六、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語文小班化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夠促進師生之間交流的密切性,更能讓教師根據學生們實際的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教學任務設計,從而保證學生能在自身能力基礎上得到語文學習質量的提高,并以此達到靈活有序、趣味性強的語文課堂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竹和,殷梅鳳.發揮小班化教育優勢積極實施創新教育[J].學校管理,2001(6).
[2]尹玉珍.小班化課堂中數學教學的幾點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
[3]王克忠.小班化教育的意義[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Z1).
[4]官衛星,舒海燕.小班化教育: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J].文教資料,2011(25).
作者簡介:王梅,中小學二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蘇武鄉西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