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對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現階段,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許多未成年人出現了道德缺失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還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對此,教師要認識到語文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這一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深入挖掘與傳統美德相關的教育資源,并將其滲透到教學中去。
關鍵詞:傳統美德;語文課堂;教學
一、 中華傳統美德走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適當的滲透一些中華傳統美德,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這樣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次,現階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雖然青少年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其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選擇上具有獨立的意識,但是許多青少年在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會出現思想浮躁、自私狹隘、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沒有斗志等問題。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教師能夠將中華傳統美德積極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不僅能夠弘揚和發展我國的傳統美德,還能夠幫助青少年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在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 中華傳統美德走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使在語文學習中了解我國的傳統美德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許多中華傳統美德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不僅僅體現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而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將教材中的傳統美德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了解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同時,指導學生將其付諸行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如,在《離騷》的教學中,由于《離騷》中蘊含著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在這一課文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學到好多的知識。但是《離騷》這一課文學生在學習和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要想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離騷》中所蘊含的傳統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師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及其所蘊含的精神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教師還應該具備辨別文化的能力,去除糟粕、去偽存真,將優秀的傳統美德展示給學生。
(二) 利用教材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并將其付諸行動中去
語文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感受到真善美。這樣才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真摯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其將在課堂上所學到和感悟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如,在《岳陽樓記》這一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并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查資料來對滕子京進行評價,并以此為契機讓學生來說一說滕子京是否是愚忠。最后引導學生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精神,并鼓勵學生學習和發揚這一精神。當學生對這一精神力量有所感悟時,教師則應該趁熱打鐵,讓學生說一說: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并怎樣踐行這一精神,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現階段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作為21世紀的學生,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三) 注重課外延伸,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學生的寫作過程就是對自己情感的抒發過程,其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某一內容或者思想有更深層的感悟,對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積累一些與中華傳統美德相關的寫作素材,并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將其運用進去,從而在豐富作文內容的同時,提高作文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對此,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教學,而應該以教材內容為主,適當的為學生進行拓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關于我國地理、文學、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更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運用一些典故來在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同時,讓學生從中得到某種啟示,從而使學生在這一精神的支撐下取得成功。
如,在《蚊子和獅子》這則故事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來自己讀一讀文章,并說一說讀完后的感受,當學生說完感受后,教師則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一總結,并告訴學生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取得大的勝利也不能驕傲,要始終謹慎從事,否則可能在小處受到挫折。”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在故事中獲得啟示,還能夠將其運用到適當的作文情境中去,從而豐富其文章內容。
三、 總結
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語文教學對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重要性,并擔負起振興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采取積極的措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使其在學生心中扎根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高尚的道德人格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終使語文教學發揮出其積極的作用來。
參考文獻:
[1]代麗林.中華傳統美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經濟導刊,2017(15).
[2]張易.芻議語文教學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與滲透[J].考試周刊,2013(22).
作者簡介:
朱玲,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瓦房店市第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