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摘 要:紀律嚴明是從嚴治黨的關鍵,黨紀建設是從嚴治黨的需要。黨紀建設首先需要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的有機結合,才能發揮震懾作用,以形成對領導干部的剛性約束。同時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理想信念的樹立,形成對領導干部的柔性約束,即黨紀建設需要制度建黨與思想建黨相結合。更重要的是,黨紀建設需將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只有黨組織與廣大群眾互動良好,互相監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模式,中國的反腐敗斗爭也才能撥云見日。
關鍵詞:黨規黨紀;國家法律;傳統文化;領導干部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148-02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將反腐敗斗爭全面納入法治化、常態化和制度化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實踐緊緊圍繞制度反腐展開,其中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是制度建設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堅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實際上就是把權力關進黨紀和國法的牢籠。
一、黨紀建設需要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的有效銜接
(一)加強黨紀建設,使黨組織及組織成員成為帶頭守法的模范
黨首先要帶頭守法,這是其先進性的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表明,其成員不僅僅是普通的社會公民,更是具有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愿的統一體現,領導干部自身要做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黨員干部,更要有堅定的群眾立場,有明確的角色定位,不能呈現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自我矛盾。
黨首先要帶頭守法,體現國家法律高于黨規黨紀。黨員干部一定要明確黨紀與國法的科學定位問題,務必做到在法治之下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而且法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完全不存在所謂的特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也就是強調我們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因此,在處理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關系上,必須堅持國家法律高于黨規黨紀的原則,使黨規黨紀統一于法治體系之中,體現于法治實施的過程之中,而不能游離于法治之外。這也是黨的領導和國家法治、依法治國與依法依規治黨相統一的要求。
(二)加強黨紀建設,使黨組織與組織成員雙重互動
黨紀要嚴于國法是由黨的先進性要求和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其中國家法律是全體公民必須堅守的行為底線,黨規黨紀則是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遵循的政治規矩。一名合格的黨員首先要熟知黨的紀律,更要踐行黨的紀律,能夠使黨組織與組織成員形成雙重互動,明確中國共產黨是肩負莊嚴使命的政治組織,全體黨員則是有著特殊政治職責的中國公民。
一方面,黨組織尤其是中央紀檢監察組織要加強黨的組織紀律教育,增強全體黨員的紀律修養,能夠自覺維護并接受黨規黨紀的約束,充分發揮其在遏制腐敗上的預防作用。在一定時期,當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剛剛有些苗頭時,就由黨組織發出通告、通報,指出具體防范措施,使廣大黨員受到教育,增強是非觀念,把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杜絕在萌芽狀態,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對黨組織進行保護。另一方面,黨組織要加強黨規黨紀的制度建設。黨紀制度是我們依靠黨紀遏制腐敗的依據,其是否帶有科學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將直接關系到黨紀在反腐敗斗爭中的作用大小。目前要做到黨的紀律制度科學化,首先一點,黨的紀律制度必須對黨內最突出的違紀問題,做出最敏感最快速的反應,并做出具體的嚴格的規定,使這些帶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能盡快盡早地得到解決。
黨紀和國法雖然都帶有強制性和規范性的特點,但絕不是簡單的等號關系。一般來說,黨紀標準要高于國法,違法成本卻大于違紀成本。一旦立法跟不上,將導致違法亂紀收益高、成本低,甚至出現前“腐”后繼的現象。國法底線和黨紀防線是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機制的“雙保險”,黨紀與國法需有效銜接起來,加大違法亂紀成本,在以問題導向補齊法治“短板”的同時,要把行之有效的紀律上升為法律,如修改加大腐敗犯罪懲戒力度、將違反八項規定的行為入罪等。
二、黨紀建設需要黨紀國法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
(一)黨紀國法是領導干部的剛性約束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歷來靠的就是嚴密的組織性和鐵的紀律。黨紀是領導干部需要長期堅持并自覺遵循的剛性約束,是全黨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檢驗形成的工作慣例和優良傳統,是約定俗成且行之有效的規矩。政治紀律更是衡量全體黨員是否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的重要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講規矩是對黨員黨性修養的重要考驗和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全體黨員,不論黨齡長短、職務高低,都必須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明確黨章是黨的總章程、總規矩,進而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尤其對領導干部來講,遵守黨紀是本分,堅守國法是義務,絕對不能在黨紀國法面前搞特殊化。相反,黨員干部更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揚黨的規矩和優良傳統,職位越高越要帶頭維護黨紀國法的尊嚴和權威。
(二)傳統文化是領導干部的柔性約束
當前反腐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腐敗活動并沒有徹底消滅,反腐機制還不夠完善,思想教育防線還沒有筑牢。全黨要想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上實現壓倒性的勝利,必須無條件地遵紀守法,有紀必執、有法必依、有違必查,這最終要靠人來執行。也就是說黨員干部一旦道德缺失,必然導致法令不行、風氣不正。
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僅靠黨紀國法來治理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要道德的介入與黨紀國法共同發揮作用。知為行之始,縱觀十八大以來查處嚴重違紀違法的案件,大部分黨員承認自己不知黨紀國法,不講禮義廉恥,毫無畏戒之心。而儒家歷來提倡君子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做人做事都應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慎獨精神也一直作為君子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標尺,強調個人在獨處時也要嚴格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違背道德準則和擾亂社會風氣。可見,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領導干部應把優良的傳統文化作為行為標準的柔性約束。
禮法相依、崇德重禮、正心修身等理念是古代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治國理政的智慧結晶,重視人德行的培養,強調責任先于自由,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基因。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與“精神命脈”,所以我們既要充分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其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又要跳出歷史,以新的視角來適應時代的要求,夯實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道德基礎,為黨的反腐斗爭筑起一道精神堡壘。
三、黨紀建設需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相互補充
(一)黨內監督是黨自我監督和自我凈化的主要方式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及領導干部要遵守黨的紀律,按黨的紀律要求辦事,黨內要定期對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這種做法有利于盡早發現黨內問題,及時把各種違反黨紀違反國法的苗頭和傾向扼殺在萌芽狀態,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自我監督和自我凈化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
“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由于黨內監督缺位、監督乏力,少數領導干部鉆了空子,習慣凌駕于黨組織之上,無視黨紀國法的存在。因此2016年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把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作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要求加強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監督,保證領導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我們要進一步激發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到相互監督和檢查中來的積極性,并將其作為考核和選拔領導干部的重要衡量標準。領導干部要“敢于板起臉”做開展自我批評的表率,敢于講真話,敢于指出問題所在,自覺維護黨的形象和權威,而不是做老好人,當和事佬,甚至違紀違法,散播不正之風。
黨的各級紀檢機關是擁有黨內監督權利的專門機關,在捍衛黨規黨紀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列寧時期成立了“中央監察委員會—工農檢查院”聯合監察機構,它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加強黨內紀律的監督,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在反腐敗斗爭中的關系,確保紀檢機關監督權利的相對獨立性。同時,要通過完善集體領導、分工負責、詢問和質詢等具體監督制度,充分發揮黨紀監督的制度績效。
(二)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是黨紀監督的重要力量
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是黨執政的基礎,加強黨紀監督,必須要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正能量,確保全體公民真正享有“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最重要的一點是,“公開是對權力最好的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是黨外監督的有效方式,要重視公眾和媒體的舉報,大力支持新聞媒體披露黨組織及黨員干部的不正之風和違紀違法問題,積極主動回應廣大群眾和社會的質疑責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當前,人民群眾和社會媒體進行黨外監督的渠道十分有限,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探索建立投訴受理與查究反饋機制,逐步規范和完善違紀案件向社會通報制度,從而使人民群眾和社會媒體真正起到對黨員干部的民主監督作用。
實踐證明,巡視制度是有效實現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重要方式,關鍵是要用好。巡視制度不僅僅是下級黨組織自覺接受上級審查,同樣也是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向國家如實反映了解到的重要情況和問題、實現黨紀監督民主性的重要抓手。這巧妙地處理了“同體監督”的疲軟困境和“發現的管不著,管得著的沒發現”等問題,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對各級黨組織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有利于實現黨紀監督的常態化。
當前我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也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歷史進程,黨紀建設的理念既繼承了馬克思關于強調政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的思想,又汲取了蘇聯共產黨放棄民主集中制原則,導致黨內思想混亂,亡國亡黨的慘痛教訓,強調從嚴管黨治黨,與時俱進地提出“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可見,黨紀建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以黨紀制定的民主性、黨紀反腐的嚴格性、黨紀監督的有效性為重要著力點,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以實際行動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政治紀律—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J].黨建,2015(8).
[2]董石林.試析黨的紀律教育的重點對象[J].湖南社會科學,1991(3).
[3]人民日報評論員.黨紀國法不容違逆[J].求是,2014(16).
[4]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EB/OL].[2017-05-05](2016-11-0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102/c1001-28829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