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
【摘要】隨著新課改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小學數學的教學也因此更加重視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性。這就要求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合理利用好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遇到的問題的同時,學習數學的解題方法與技能。圍繞冀教版小學數學來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教學實踐 小學數學 冀教版 生活化 學以致用數學學科歷來都與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還是時間、空間等概念都源于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思想。一方面,多將生活中的素材請進課堂;另一方面,讓學生多一份觀察周圍生活的用心,能夠對周圍事物多用數學思維來建立關系。換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學習數學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課堂之外的生活。那么,如何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呢?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盡可能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創設適宜的生活化教學情景。如在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求平均數”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創設來引入平均數的教學。如教師可先行提問學生的身高是多少?家人的身高是多少?最后再引出“家人之間的平均身高”這個數學命題,導入今天正式的教學: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發現需要解決的平均數計算問題,如通過課堂學習到的數學公式來解決家庭的月平均支出是多少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在超市購物時估算購買物品價格與數量。
二、借用生活經驗,進行教學設計
小學生對于大千世界充滿著好奇,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生活中的材料請進課堂,引出數學問題,進而導入教學。例如,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節的教學中,通過對耳熟能詳的生活中的圓形的舉例,如下水道洞口的蓋子、汽車輪胎、紅綠燈,等等。然后,再讓學生通過預先準備好的紙,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來準確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這樣的教學,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迅速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
三、與生活聯系起來,找到數學方法的規律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的概念、定義、公式、數學法則等,它們都是通過對生活事物規律性總結而形成(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與歸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中遇到的模型、圖形、圖表等,進而概括形成數學概念。
例如,在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線”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辨認一些熟悉的實例,如黑板的邊框、過山車的軌道等。通過這種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來歸納出平行線的性質:如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可無限延長、永不相交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平行線的定義完整的概述下來: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四、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生活化教學
我們常說知識來源于實踐,與此同時,實踐也能出真知。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要去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識,而是要通過實踐來理解其真正的價值所在。如四年級的小學生學會了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單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利用其來記錄一下家人的日常開支、記錄體重和身高的變化等。
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使學生)養成(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理財意識,(使他們學會)合理安排日常開支。此外,還能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將更多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要繼續深化教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拆線圖來做觀察記錄,用溫度記記錄下某個月的溫度并做成拆線圖。總之,教師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可以不斷的將數學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我們通過以上方式將拆線圖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
小學生經常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許多問題,如何發展數學思維,培養通過數學知識應用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往往需要他們擁有一顆發現的眼睛,去在生活中探究、創造并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的案例不生枚舉,教師要利用好生活這個大課堂,善加利用并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材料融入課堂教學,將課堂教學生活化,同時,還要利用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讓他們找到更多的知識應用渠道,在知識學習與應用的交互下,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活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不同的進步和發展。真正的通過生活化教學,達到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的目標),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吳書芬.淺談冀教版小學數學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J].學周刊,2016,(22):171-172.
[2]彭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科教文匯,2012,(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