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摘要】“青藍工程”,取《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之意。目的在于“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青藍工程”是學校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營造學習型學校的一項長期而深遠的舉措。學校組織師徒結對,表明了學校領導對青年教師的重視和殷切期望,同時也促進了老教師進一步發展。正是這樣的薪火相傳、厚積薄發,才使得學校與時俱進,蒸蒸日上。
【關鍵詞】統一 以身示范 “三精”流光容易把人拋。20多年的教海浮沉,我們已然由往日的“青”化為今日之“藍”。或許正是在這由“青”變“藍”的沉淀中,歷練了太多蛻變的艱辛和破繭的痛楚,才常懷感激之心去努力工作,才更讓人珍惜同事之緣,更愿意傾聽年輕教師的心聲。和黃達文老師合作,我也總是欣喜于這種成長,感動于這種齊心合力。
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共同探討課堂管理策略,共同教研、共同聽課、評課、交流心得。總是在困惑中發現,在求索中頓悟,在商討中尋找契合點。
二、立足實際,以身示范
黃老師勤奮踏實,認真嚴謹,言語不多卻能帶活課堂,半途轉行又能后來居上。既為人師,我常不安與惶恐:“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在這一年里,我嚴格要求自己,從教案備寫,課堂教學,作業批閱,學情處置等環節入手,努力做好表率,使其看有所得,聽有所獲。地理課空間思維能力很強,我一直采用多媒體課件,把每一節課都當成示范課,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力求教得有藝術、有創意、有靈性。我堅持要求黃老師要帶著問題去聽課,多聽常態課、隨堂課,多聽名師的課或者看他們的教學實錄。多學多聽多看,才能取眾長,才能采得百花終成蜜。即使我們一時不能學到其教育精髓,但習得皮毛也會讓我們在自己的小天地獨領風騷。耳提面命的傳幫帶,教案設計的繁瑣或不足,教學語言的規范等問題,一次次的課堂構建,黃老師總能虛心接受,樂于修改。學的謙遜與教的大度達成完美雙贏。
三、教學相長,互學共進
一年來,黃老師撰寫了厚厚的課后反思和教學論文,經過我們反復錘煉的公開課《經線和緯線》更是在全市地理視導會上獲得好評,尤其是精美的課件贏得一致喝彩。“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黃老師的積極上進、大膽創新,時刻感染著我,敲打著我的消極和倦怠。若己之昏昏,又怎能使人之昭昭?教學之余,我博覽群書,廣泛閱讀,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在高手云集的全省骨干教師培訓期間,我更絲毫不敢放松,每每挑燈夜戰,不輟筆耕,最終憑借高質量的論文和發言脫穎而出,甚至還被評為優秀學員。教學相長,不斷完善,使我在教育教學中更加游刃有余。
立足課堂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反思,帶著實踐中的困惑到理論中去思考,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第一步:多看、閱讀理論書籍,備課前要求做到深入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情。第二步:備課時,做到四個“精心”。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做到精講多練,及時鞏固;精心設計練習,做到梯度、密度合理;精心設計板書,合理運用教具,做到綱目清楚,直觀形象。講課時,實現三個“轉變”,即教學目標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聽她的課我也從這三個方面來評價她的課堂教學水平。每節課后都寫教學反思:①本節課的成功關鍵所在;②教學中的明顯不足之處。我們還一起經常聽其他老師的課,吸取其精華。在聊天過程中也隨意討論教學中的問題。還一起觀看名師的教學錄相,體驗名師授課藝術,感悟課堂教學的真諦。我們還都在新浪網注冊了博客,經常把教學中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讓更多的老師參與討論。經過不懈努力,錢老師進步很快。對教材的內容、重難點、關鍵的把握更加準確到位;教案設計新穎、詳實;課堂教學方法靈活生動;作文教學有自己獨到的風格;考試成績顯著提高。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何況,在我們九中這個師者薈萃的校園里,善教善導者比比皆是。一枝獨秀不是春,既然褪盡青澀化為蓼藍,就更應該俯身大地甘當背景,我想,明天的九中一定會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