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艷
【摘要】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作為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培養與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新課改對英語課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合理帶入任務,引導學生依據任務學習英語知識,有助于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基于此,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的帶入及意義分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任務 帶入 意義新課改一再強調,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視作核心工作,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任務型教育模式作為一種以生為本的新型教育方法,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從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開展情況來看,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需要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的帶入及意義進行研究,從而不斷提升課程教育質量。
一、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其一,初中生英語詞匯量匱乏,不能全面準確解析文章。當前的閱讀教育活動,首先需要使學生迅速閱讀整篇文章,在了解文章梗概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陌生的英語單詞,導致閱讀文章出現斷帶。即便閱讀幾遍后還是很難理解文章的意思,直接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單詞詞匯量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若是不重視詞匯量的累積,時間一長將會使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單詞教學積累作為教學重點。
其二,當下的初中英語課堂,絕大多數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過于看重英語單詞句式的解析。需要注意的是,英語閱讀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詞匯累積,而是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與風土人情,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在掌握一定技巧后,再解決問題時就不會再覺得棘手。
其三,初中生不了解文化背景,難以掌握文章背后的意思。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是否徹底理解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理解其背景知識。初中生日常生活作業比較繁重,且人生閱歷比較有限,因此在了解一些涉及到風俗文化的知識時會感到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了解西方語言文化。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帶入意義
任務型閱讀教育活動能夠使教育過程更加任務化,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實踐與情景體驗,致力于初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變科學性的課堂教學為擴展性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進來,從而全面活躍英語課堂,展現課程改革的新要求。通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帶入任務,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解決一些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學習活動中,借助學習交流分析問題條件,加深學習印象的同時,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由此可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帶入任務,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學生為核心。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導師,而是教學互動的一方,即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英語思維,從而獲取更多的交際機會,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具有幫助。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帶入具體措施
(一)閱讀前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使學生理解初中英語閱讀的宗旨。在導入新知識前需要選定一個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預測文章內容,喚起學生記憶中與本次閱讀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6 Topic2 SectionC這一話題時,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實際設置學習任務,利用課件中的多個圖片引導學生猜測文章的主要內容。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其作為帶入任務教學的關鍵,借助圖片引導學生預估文章內容,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奠定扎實的興趣基礎,學生會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文章講述的知識,教師此時可以通過知識競答、頭腦風暴及思維導圖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更好記憶文章,并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問題。一般情況下,導入任務的方法有如下幾種:直觀法、討論法、游戲法等。教師需要依據閱讀課的實際情況選取最為恰當的方法。通過設計一些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可以有想法闡述,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言十分重要。
(二)閱讀中
閱讀過程作為閱讀的核心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快速閱讀”。在實際閱讀中教師需要給出一些需要判斷的句子,幫助學生在短時間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如教師在教學仁愛版英語We should learn teamwork Section C這一話題時,此模塊主要介紹了籃球形式的原因,打籃球的基本規則,使學生了解打籃球的歷史意義,教育學生要熱愛籃球運動,傳承歷史問題。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閱讀文章,要求學生依據音標正確朗讀文章,并簡單敘述課文內容。在學生大致理解文章后,鼓勵學生進行縮寫,以此訓練學生對文章的轉述能力。在設計任務時教師必須要保證學習信息是切實有效的,語言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與認知能力。學習任務盡可能貼近現實生活,并具備一定導入性,使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自然寬松的環境下體驗英語語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回答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共鳴,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閱讀后
在學生了解文章中心思維后,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由原本的被動接受學習專項主動研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練習機會,使學生在閱讀訓練中掌握相關技術,完成教師布置的訓練任務。此環節的主要任務即學生掌握英語語言規律與句式技巧,利用已學知識密切結合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在訓練中完成語言輸出,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教師在教學I have a small nose這一課時,在學生熟練掌握人體部位和描述人體部位形容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圖片,要求學生操練形容詞+人體部位的短語,進而過渡到完整的句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I have long hair.I have short hair.She has big eyes. He has small eyes.They have round faces.I have a wide mouth.同時,教師需要求學生向其他人描述一下你的英語老師,以My English Teacher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詞的短文,以此來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根據所學音標進行單詞的拼讀和拼寫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課程改革程度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初中英語教師認識到任務教學方法的價值性。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帶入學習任務,利用此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從而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瑋.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16,(04):154.
[2]王麗英.有效文本解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12):141-145.
[3]曹玲彬.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2017,(07):149-150.
[4]張云龍.論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