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改把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樞紐。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可見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關鍵詞:數學教學;有效評價;過程
一、 準確把握對學生課堂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新課標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案例】《三角形內角和》教學片段
教師讓學生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有學生提出是180度。接著學生提出用測量等辦法來驗證猜想。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
小組匯報:小組1:我們測量了銳角、鈍角、直角、等腰、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師:你們小組收集的三角形真全,能做到全面而細致,是我們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小組1匯報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師:其他小組有什么話要對他們說? 生1:你們小組不僅做實驗認真,而且書寫工整,值得我們學習。(喜悅之情洋溢在小組的同學的臉上。)
接下來,教師又請了兩個小組匯報,他們都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生2發言:老師,我們小組有不同的結果。我們也收集了各種三角形,測量發現:有些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可是有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3度,不知道是為何?(學生開始齊竊竊私語。)
師:他們小組發現了不同的結果,敢于提出疑問,做研究正需要這樣的勇氣!誰能解答?(聽了這番話,該小組的同學臉上的表情由焦灼不安變為如釋重負。)
學生爭著幫助解答。(課末)師:大家評價一下這節課自己的表現。
生2:由于我們的粗心,有些實驗結果不夠準確,以后一定要更細心些。
教學中,教師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表現出來的自主性、獨創性等品質進行激勵性評價,以達到強化學習信心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如教師對學生在學習小組合作過程中、動手操作測量多種三角形內角和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合作性等品質進行高度地評價。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考慮對各種三角形進行測量,這一點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從教師的評價中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注意到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有利于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學生之間互評能培養學生傾聽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
二、 合理命制考查學習過程的書面評價測驗試題
新課標要求:在書面測驗中,積極探索可以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試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設計試題時,應該關注并且體現課標的設計思路中提出的十個核心詞。可見,在命制統計與概率領域的試題時,應體現“數據分析觀念”這個核心詞。近期,我市教科所命制的兩道期末測試題,給一線老師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案例]兩道測試題
題1:(五年級下冊期末測試題)
實驗小學舉行獨唱比賽,7位評委給李蘭的打分如下(滿分10分)。
請你采用一種合理的方法計算李蘭的最后得分,并說出理由。
分析:這一道題考查內容是《平均數的再認識》,考查的維度從數學計算的角度解決問題,轉向用數據分析觀念解決問題,指向對平均數的意義、應用價值以及敏感性的測查。學生在解答此題時,需要觀察每個數據,通過比較、分析,發現有些評委打的分數,同其他評委的差距較大,不太符合李蘭的歌唱水平。題目要求學生說出理由,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知識,促進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刻理解。從答題情況來看,學生都能想到用平均得分來作為李蘭的最后得分。個別學生對平均數的靈敏性認識不到位,沒有采用“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計算平均得分”的方法計算最后得分,有一部分學生說理闡述得不夠完整。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為老師們改進教學指明了方向,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數學道理。
題2:下面數據是一組同學參加數學測試的成績(單位:分):
(1)請根據上面記錄的數據填寫表格。(2)計算出該小組的優秀率(85分以上為優秀)和及格率。(60分以上為及格)。(百分號前面保留兩位小數) (3)你認為該小組的平均成績在哪個分數段?請說明理由。
分析:本題是2017年我市小學畢業班數學檢測題。這一道題綜合性強,讓學生回顧完整的統計過程的基本環節: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同時還關注分段統計的考查,學生在計算優秀率和及格率時需要看清分段區間。對平均數的考查是建立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的,說理的答案具有開放性。學生的解答情況如下:整理數據正確率很高;部分學生在計算優秀率時出現了錯誤,原因是沒有看清分數的分段區間;判斷該小組的平均成績的范圍正確率高,但是部分學生闡述理由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鑒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今后教學中應重視分段統計活動經驗的積累,因為它關系到對數據的刻畫與分析以及對數據分布情況的整體把握。對于平均數的教學還應立足于意義的理解,從而促進數據分析觀念的發展。
我市教科所命制的兩道測試題,對一線教師改進“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教學起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提升了考試的育人效果。老師們從中得到啟示,在教學中,要基于課標、學情,創生教材,優化教學,促進“培養數據分析觀念”這一核心目標的達成。當然,對于其他領域,也應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考查也是一種促進“教與學”共成長的過程。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功能,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使數學習成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作者簡介:黃阿瓊,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