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廠文 黃斌
摘 要:從問題的自身出發,對原問題的關鍵因素進行延拓,不僅可以獲得新知識和新的思維方式,同時還可以拓展解題的思路。問題延拓主要依賴于學生自身專業知識基礎,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在解題過程中不斷感受到變好的結果。文章主要研究分析了問題延拓中常見的六種主要策略。
關鍵詞:數學學習;問題延拓;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學習觀上缺乏主動性,自學能力較差,具有較強的自我封閉性;教學觀上具有片面性,脫離社會生活實際,應用意識薄弱,忽視分析、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注重“純粹”技巧和題型訓練等。其實,數學的難處不在于有了問題怎樣去解答和證明它,而在于如何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正因為如此,學生面臨的問題都是已知的,久而久之,學生會認為數學是一種先天預成的,學習只是對它的順從和依賴,這種現象影響著認識活動中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而學生們也只有在練習、作業和考試中才會出現問題。因此,教師要想辦法使學生主動帶著疑問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發現問題,把強烈的問題意識融于教學之中,始終將提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數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從學生的不同學習訴求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分析講授,使得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是學生了解和學習新知識的鑰匙,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由慣性思維轉向發散思維。而利用問題延拓的特點,為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教材,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新的思維方式、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問題延拓這個樞紐得到了充分交流,淡化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保證了每一名學生全面均衡和諧地發展,更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1.反問題策略
在知道結果的情況下,對命題提出反問題也是擴大和加深知識的一種邏輯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通過探究活動、提供閱讀材料等方式引發學生進行反向思維,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2.條件演變策略
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潛在內涵,讓學生改編而得新題,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觸類旁通,增強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
3.輔助問題策略
輔助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好比在遇到無法直接越過的障礙時就繞開,找一個鋪墊繼續前進。輔助問題是原問題經過變換后的簡單化形式。
4.推廣變式策略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結論的形式或內容發生變化,而本質特征卻不變,也就是“萬變不離其宗”。
5.等價變換策略
解決數學問題要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變換數學問題的形式和條件,從而把它化歸到容易解決或已經解決的一類數學問題上去。通過綜合分析變換問題,找到適合的途徑,培養學生從不同方面考慮問題的能力。
6.知識遷移策略
知識的遷移是指已有的知識對掌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影響。知識的遷移主要靠對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和對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某些途徑使所學知識深化,簡化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接受能力。
問題延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自主分析,結合問題的特點,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將問題由表面逐層深入,發掘數學問題中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1]譚 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8).
[2]劉 展,屈 聰.中學生數學信念系統與數學學習興趣關系的研究 [J].數學教育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