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苓
摘要:課外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鑒賞和修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課外閱讀在中學生的精神生活中也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語文
語文學科不僅僅需要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了解,同時還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須的課外閱讀拓展。但長期以來,中學語文課的課外閱讀幾乎成了一紙空文,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各學科的課程負擔過大,極大地壓縮了課外語文閱讀的拓展;初中生卻因為自身和老師指導不利,很少甚至不會進行課外閱讀學習,最終導致了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拓展這一關鍵學習過程的缺失。那么怎樣才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本文僅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簡單探究。
一、巧借課文,以點帶面
葉老曾說過,課外閱讀須配合著教材隨時進行。《語文課程標準》推薦初中生閱讀的《水滸傳》《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童年》等文學名著大多與教材有所鏈接。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挖掘興趣點,適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名著。如教學《楊修之死》時,我不僅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品析了楊修鋒芒畢露、恃才放曠的性格,曹操心胸狹窄、陰險奸詐的本性,楊修之死的原因。還向學生提出“曹操真是個小人嗎?為什么他能夠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軍閥呢?請同學們到《三國演義》中去尋找答案吧!”以此激發學生探索三國歷史、認識三國人物、閱讀《三國演義》的濃厚興趣。
比如我們在學習古代詩歌單元,學生可能已經學了李白、杜甫、蘇軾等的個別作品,甚至對其中的某些詩人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這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外的閱讀拓展了,像李白的、杜甫的、王維的等等,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之外還能夠繼續追尋,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夠進步。
二、名著導讀課,拋磚為引玉
課外讀物良莠不齊,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課外閱讀時在讀物選擇時容易誤入歧途,亟需老師的正確引導。我在教學實踐中專門開設了名著導讀課,形式上可以由教師介紹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請學生來談讀經典名著的心得,還可借用多媒體拋磚引玉。目的只有一個:向學生推薦名著,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如在教學《<論語>十二章》后,在名著導讀課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講壇中《于丹<論語>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無憾》,學生們頓時被其精彩的內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時機對同學們說:《論語》這一經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給人智慧和啟迪。同學們不妨課外去讀一讀《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肯定會獲益匪淺。
三、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
讀書,光有閱讀興趣不行,還要有可行的閱讀方法。于是,我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教給他們幾點方法:
1、博覽
一位名人說過:“見多識廣義,學才遍天地”,為了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知識,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廣泛地閱讀大量有營養、有價值的書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興趣和特點,瀏覽自己所要的信息,經過自己的捕捉、獲取、匯集,學生進一步明確,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能力,特別是課外閱讀能力的興趣。
我們班有一個女學生,她原來的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對語文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原因就是她頭腦里閱讀的知識太少、太貧乏,于是,我就主動地找她談心,了解情況,經過我的誘導,她一點點轉變態度,我又適時地推薦了幾本適合她的書籍,經過我的精心指導和她自己的努力,她在短短的時間里,主動地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終于嘗到課外閱讀的甜頭,不但閱讀能力不斷提高,考試成績明顯上升,還帶動了許多同學共同進步!
2、精讀
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精彩片段,比如課后附錄里的名著精選,它是全書的精華,由于篇幅太長,時間有限,作為教師,就要從中再找重點片段進行指導閱讀,甚至指導學生找出哪一句話最生動?它有什么意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比如,我在指導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是這樣做的:
(1)了解作者的梗概: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蘇聯一名普通的工人、紅軍戰士、共青團基層干部,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歷時三載,完成了這部不朽的杰作。
(2)了解主人翁: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替人洗衣養家糊口,哥哥阿爾青是個鐵路工人;小學時的保爾就嫉惡如仇,敢想敢做。 后來,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想自殺,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
(3)抓住激動人心的話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3、一邊讀一邊動筆,一邊動腦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話有道理。寫讀書筆記和做知識卡片對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以及記憶、思維等能力很有益處。
我每天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的時間都注意控制在30分鐘以內,留下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讀書。并讓學生將書中富有哲理,對自己有啟發,而自己又能理解的語句寫在讀書筆記上。我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從摘錄原文中的語句到理解文章內容直至發表見解環環相扣,逐步提高:
(1)摘記文中對自己有益的好詞好句好段。
(2)理解所讀文章,編寫所讀文章的內容提綱。
(3)動腦思考,文章的立意、構思、選材、結構技巧、運用語言等方面有什么可取之處。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
我深信,同學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會越來越濃,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實效地組織學生閱讀大量有益身心發展的課外讀物,讓他們從中鑒賞文化精品,提高審美情趣,充實精神營養,完善人格塑造,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有興趣,同學們的閱讀水平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