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木珠
【摘要】健康不僅指身體方面的健康,其亦指心理方面的健康。現今高校中有時發生因心理問題引起的危機事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指出了幾種高校大學生常見的異常心理,并分析了解決策略,希望能夠對于大學生異常心理的疏導給予方法上的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 異常心理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23-02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眾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高校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正面臨著學業、人際交往、網絡依賴、就業等壓力,如果不能予以正確的疏導,便不利于高校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實行定期跟蹤,積極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以保證大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一、高校大學生常見異常心理類型
(一)學習心理壓力
學習心理壓力是高校大學生常見的異常心理之一,如面對期末考的壓力、面對補考的壓力、面對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壓力等,這些壓力會給學生帶來“緊張”“不安”“擔憂”等消極情緒,還會影響學生考前的睡眠狀況和飲食狀況,甚至會影響學生考試中的正常發揮,最糟糕的情況是,由于期末考試不及格或者四六級考試不通過等給學生帶來的難堪心理和揮之不去的挫敗感,這些都不利于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予以正確的疏導。
(二)人際交往沖突
許多高校大學生是第一次離開家,過上集體住宿生活,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朝夕相處就難免產生一些矛盾,這些矛盾會影響學生的平時生活。如果高校大學生之間不能正確處理這些矛盾,這些矛盾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激化成嚴重的沖突。
(三)網絡依賴異常心理
當今社會互聯網高速發展,高校大學生都成了“低頭族”。有的學生由于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感,沉迷于網絡虛擬空間、尋找自身心理上的滿足和慰藉,對網絡上相識的好友產生好感,這樣會使他們更加孤立、遠離現實世界,這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的單純進行網絡欺詐,對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害。
(四)異常求職心理
異常求職心理指求職者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持有的不客觀、非理性的心理。現如今,高校擴招,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每年的畢業生在求職時的壓力越來越大,由此產生的異常心理會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和就業狀況。
二、高校大學生常見異常心理應對策略
(一)學習心理壓力應對策略
在新生入學之際,高校可向學生普及心理知識,教給學生放松練習技巧,提醒學生無法自行疏解壓力時可找學校心理老師幫忙排解壓力,讓學生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此外,高校教師也應注意平日教學中多鼓勵學生,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自信心的提高可以有效緩解學習心理壓力,讓他們勇于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和各種考試。
(二)人際交往沖突應對策略
高校中的人際交往不順可能引起大學生抑郁情緒,因此,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嚴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個別學生宿舍矛盾問題要及時干預調解。高校也可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問卷調查,盡量將作息時間一樣和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分到同一宿舍中。此外,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平時的課堂或者講座教給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讓學生遇到問題時學會適當處理。
(三)網絡依賴異常心理應對策略
針對高校大學生的網絡依賴異常心理,首先,高校可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如:高校可開展一些網絡課程,傳播網絡知識,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生活動態,發現有沉迷于網絡的同學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他們走向正確道路,逐步擺脫網絡依賴異常心理。其次,高校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多樣的興趣愛好,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避免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中。
(四)異常求職心理應對策略
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可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輔導的講座時,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其中,加入職業規劃心理測評環節,讓他們對自身有一個了解,促使他們更好地去求職,并組織一些創業方面的知識培訓,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
參考文獻:
[1]韓瓔,李思思.大學生常見情緒障礙和調節[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5).
[2]陳晶,侯雪萍,王蕊.高職高專學生求職心理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8).
[3]黃光揚.學業受挫大學生心理健康及成就的心理控制源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學,1997,5(3):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