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明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1
摘 要 工人文化宮(以下簡稱文化宮)是新中國成立后,學習蘇聯模式成立的職工文化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劇烈沖擊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雙重影響下,文化宮產品供給不足、設施設備陳舊、服務意識淡薄等現象日益嚴重,生存艱難,一度靠出租房產度日。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將文化宮納入公共文化設施,給文化宮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關鍵詞 工人文化宮 人力資源管理 改革 發展
文化宮的振興和發展,不僅要加大硬件設施設備的投入,還要強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改革力度,推進改革發展的制度供給。
一、文化宮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管理體系下,文化宮屬于各級總工會舉辦的事業單位,人員實行屬地事業管理,經費大部分由地方工會實行差額保障。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各地文化宮面臨的問題千差萬別,主要存在以下共性問題:
(一)人員數量不足,且結構不合理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宮原有老員工逐步退休,由于事業單位編制的原因,無法及時補充新人,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個別文化宮甚至超過15年沒有進新人。隨著人員數量的減少,職工結構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平均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專業技能缺乏,綜合素質差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部分文化宮基本喪失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只能簡單地維持劇場日常運作。
(二)管理方法機關化,缺少靈活性
文化宮作為事業單位,在領導干部選拔、職工考核、財務管理、收入分配等人員管理體制上與其他事業單位完全一致,缺乏文化單位特有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職工積極性與經營性文化單位有較大的差距。
(三)人員交流較少,激勵機制乏力
由于長期游離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外,職工業務學習和任職交流極度匱乏,受業務特殊性限制,職工也很難在工會系統內部進行任職交流。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限制,文化宮收入分配制度僵化,無法采取積極有效的激勵措施,職工積極性降低。
二、文化宮人力資源管理的制約因素
作為公共文化產品的主要供給者之一,文化宮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只有有效破解這些制約因素,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文化宮的長遠發展。
(一)功能定位模糊,制約人力資源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人力資源戰略只有在與組織的職能職責、功能定位相一致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實現組織的管理目標。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全總在文化宮管理上也一直給與政策上的支持,《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縣以上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走“以文為主、多業助文”、“服務―創收―發展―更好地服務”的路子。可見,與文化館、群藝館、博物館等政府系統純公益文化單位不同,文化宮的組織目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保證文化產品的公益性,還要具備一定的自我創收、自我更新能力,這種互相沖突和矛盾的組織目標給各地文化宮的管理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從經濟意義上來講,文化產業具有高投入低回報的自然特征,主要依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贊助進行投入,完全靠自身實現收支平衡幾乎是不可能的。加上地方編制和經費供養體系的限制,文化宮很難在社會公益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平衡。
(二)公共文化產品制約因素多,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
目前,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文化市場日益繁榮。公共文化產品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但是產品質量的提升仍顯得較慢,滯后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其中專業人才隊伍的匱乏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而制約公共文化發展的人力資源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文藝作品的表現力更加豐富,資金投入巨大,公共文化機構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難以招聘到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二是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個體差異,收入差距大,現有的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體系無法準確考量其真實價值,導致有技術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三是公共文化創作的題材較為少,實踐性更強,需要多年的基層經驗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而當今社會文化產業已經進入快消費時代,愿意從事基層文化創作的人才也在減少。
(三)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制約,考核激勵機制滯后時代發展
用人單位缺乏收入自主分配的權力。高度集中統一具有剛性的工資制度、工資標準、工資政策不僅導致了分配上嚴重的平均主義,工資收入的調節作用也難以發揮,更不能實現微觀層次的人才合理配置,以及人才資源的有效利用。現行工資體系缺乏利益動力。現行事業單位的工資由國家根據財政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統一進行,由政府職能部門統一審批管理。
三、文化宮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發展的政策建議
與其他經濟活動不同,文化活動屬于人員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優秀人才和獨特創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如何吸引人才和激發人才創造力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對單位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一)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推動各項有利政策的落實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落實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必需的資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
(二)建立健全人、崗、責相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針對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特殊性,文化宮應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力度,以適應行業和時代的需求。
(三)強化激勵措施,提升文化宮可持續發展水平
針對現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下激勵措施不足的現象,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應綜合采取經濟和情感刺激措施,增強職工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