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輝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越來越得到重視。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基礎教育發展的問題進行思考總結,從而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如今基礎教育改革已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教育發展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育改革為背景,從而對教育改革發展問題進行思考探究,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教學;品德與社會;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8,C41,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164-01
對小學生而言,通過對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增長大量的知識,更能起到培養小學生個人品德的作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質量關系著小學生的成長高度。但在目前一些小學品德與社會培養方面,一些教師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降低了品德與社會課程對于小學生的影響。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存在的現狀
(一)課堂教學過于局限。在素質教育的標準下,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置不能過于死板和陳舊,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教學中不應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將課外的知識和課內銜接好。讓學生在課內學習和時政結合,有些教師在教學是只是過于注重課本范圍內的課程,沒有考慮到教材之外的內容,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好。
(二)缺乏專業的教師教學。《品德與社會》在小學中相比于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來說,沒有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教學中也沒有將《品德與社會》放在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考試復習的階段就將該課的時間占用。教師缺乏重視,學生就會對該課的重視程度降低,長此以往就會對這門課的興趣降低。
二、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品德與社會其實就是一門說教課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一味照搬課本,很容易使這門課程變得枯燥無味,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重要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角色表演、課本劇等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活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習課本,思考正確的講課方法,不斷創新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展
在過去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受到教學器材以及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主要采用黑板以及口頭表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小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也主要是文字以及聲音,由于這種教學方式的枯燥性,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倦心理,影響學生對于相應品德與社會知識的吸收。在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找到和課程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信息,這些種類多樣、內容豐富的信息能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將學生引入到課程內容學習中,提升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而在多媒體技術的實際運用當中,教師還要能注意到一些細節。在選擇課程開始前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時候,要能從學生心理的角度分析某個視頻或者是圖片所能達到效果,一定要避免以教師自己為中心的視頻或者圖片選擇工作,只有分析了學生的興趣點,才能真正的保證多媒體類型的教學技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次還要能控制好課程中所用圖片的數量或者是視頻的長度,如果圖片過多或者是視頻過長,可能會起到反效果,也就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確定引用圖片數量以及視頻長度的時候要能以品德與社會教學為中心,制定科學的多媒體技術運用方案。
(三)加強老師的教學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首先要有專業的教學素質,只有在教學的過程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根據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每一節不同的具體內容,以及教學進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老師在上課之前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做好教學策劃。每一節課都要有自己的教學目標,每一節課都要按照教學計劃進行。這樣有準備地進行教學授課,才能讓教學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學生還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之前要做好課前預習工作。老師要和學生經常互動交流,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學生就能一起進步,共同學習。老師要尊重學生,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要把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合理安排每一節的課程任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出教學調整。
(四)科學評價學生學習
學生在學習中學習是一方面,教師的評價同樣不容小覷。教師在學生在自主探究時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記錄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要以鼓勵為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不要吝嗇鼓勵。傳統教學中存在不科學的地方,就是過于重視分數和等級,忽視學生的特性。教師在評價時要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可以從學生的知識、態度、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和家長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通過多方面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長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總之,小學社會與品德課對于培養小學生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引導著學生去主動學習先人優秀的品質,同時教會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要去發現榜樣,學習榜樣精神。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6):229.
[2]高冰麗.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