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偉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對每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和生活中自主學習為目的入手,指出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突出和整合當下多種跟隨時代發展的資源等方面,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素養、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能力培養;教學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去學習呢?傳統的機械式教學逐漸被新課改模式取代。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首先要和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師益友的平等師生關系,不能只看重學生的成績,更不可僅根據成績來評價學生。評價方式一般是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和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己的反思,但是一般都不是特別完善;學生互評可以通過人人參與的方式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下自主發展;教師評價和傳統的方式不同,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教師更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各方面的潛能,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學會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欣賞學生能力,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的信心。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挖掘教材中的一些趣味因素,讓相關課程和生活自然結合起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后把學生帶到一個更加廣闊的學習天地中,課內外結合地引入相關教學故事和知識,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興趣盎然的條件下學習,也能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無論是傳統教育方式還是現代教育方式,學生都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但教師如果沒有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和關愛,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教師的情緒對學生有直接的關聯。所以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地位必須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才能夠實現零距離對話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把一些容易出錯的形近字、多音字或者難記難寫的字拋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學習、查找答案、驗證事實,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把得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效果肯定是比引導學生掌握要好的。而且這期間教師也可以穿插一些作者的其他作品,調動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所認知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和應用在生活里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可以實施民主教學,教師大膽地把課堂主導權交給學生,簡潔地把課堂精髓講到位,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
現在的教學過程中,單靠教師一個人來解決學生疑問是遠遠不夠的。隨著媒體與網絡的飛速發展,學生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如果教師不能與時俱進,還是讓學生們被動地去配合,聽教師的灌輸,他們很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與教師之間也要多交流,取長補短,結合各自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才能把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上去。教師也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深入研究教學教材,根據與時俱進的時代思想,整合現在所具備的有利資源進行大膽實踐。教師要課前更要做好預習工作,對相關文章的知識結構、相關背景資料都徹底把握好,在能夠有效調控課堂的前提下,再設計每堂課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們充分認識自己、展現自己。教師要把課堂的主體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們組合完成一些任務,變單兵為團隊,提高學生在團隊協作中的能力,在交流中學會合作與分享,提升學生素養和綜合能力。
總之,要貫徹新課改在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教師應在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情況下,敢于打破常規,大膽實踐,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結合生活引導學生,讓課堂變成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樂園。
[1]靳紅霞.淺探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6(2):181.
[2]李 帥.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7(8):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