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軍良 朱永興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保證人們緊隨社會發展腳步的重要途徑。各大高校也深知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都在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調動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其中有些策略效果十分理想,但也有些不盡如人意,文章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當今社會任何事物都在迅速變化,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噴涌而出,導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許多自己不知的事物和不懂的知識。所以,社會上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東西,好讓自己不被時代拋棄。然而這種學習是不會有教師去教你的,只能依靠自己,所以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每個人,尤其是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尤為重要。
對自主學習的定義,國內外一直存在爭議,本人比較認同的一種看法是認為自主學習由五個方面組成的:
(1)學習者的學習完全依靠自己。
(2)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或用到一套技能。
(3)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卻被單調而重復的教育方式所壓制的能力。
(4)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所行使的責任。
(5)學習者確定自己學習目標的權利。
簡單來說,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自我產生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策略是自主制訂和調節的,學習時間是自己計劃和管理的,學生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條件,并能夠對學習結果作出自我判斷和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
1.把“想學”等同于積極學習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高校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共識。不可否認,教師采用討論式、啟發式、課堂反轉等各種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或者將學生領進實驗基地,領進公司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的向往。這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僅僅包含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這就像將學生領進一座風景非常優美的山林,學生只知道贊嘆風景的美麗,卻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
2.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僅限于課堂
在現在的高校中,有很多教師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幽默的教學語言,有趣的教學故事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由于課堂新奇輕松的氛圍,的確調動了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也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識。
但這些措施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表現為課上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求知欲強烈,教師能更好地傳達自己想教授的知識,但師生之間的這種互動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僅僅只是記得教師上課講過的知識。課后學生的興趣很快被其他事物吸引,因為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僅僅是在教師的設計下產生的,其本質仍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而非發自學生內心的學習沖動。
3.學生個體差異被忽視
意識屬于精神范疇,且個體特征非常強,每個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大學教學最無奈的就是明明知道每個學生的不同,卻由于資源和成本的限制不得不實施無差別教育,表現在高校仍然是大班式教學,而課下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過于欠缺。盡管“因材施教”一直是多年以來教育改革的主題,但真正實施起來許多改革項目都是形式大于內涵。當然其中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還是教師的精力有限,或教師數量的匱乏,導致教師實施了自主學習意識的引導與啟發,但無力顧及對不同的學生產生持續的效果,更無力根據對每一位學生持續關注,提出差異化的意見。學生在教師最初的教學設計下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意識,但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少數自律性強的學生可以堅持下去,而多數自我控制力較弱的學生則隨時間的推移漸漸失去興趣。
首先,學生自主學習必須有一定的意識基礎,知道自己應該去學習,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也就是要“能學”。這一點對每個大學生都不成問題。
其次,自主學習必須以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為前提。前文已述,完全依靠自己是自主學習的一條重要標準。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學生如果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就不可能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啟動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也就無從談起。
再次,上文也已經說過,自主學習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大多數時候是無法在別人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的。面對已經制訂好的學習任務,如果缺少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法,即使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也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因此擁有一定的學習策略,并能夠熟練地應用也是完成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內部條件。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不僅能夠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還可以顯著提高其學習成績。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該注意將正確的學習方法傳達給學生。
最后,自主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控制力,將學習堅持到底。好多學生前邊的三點都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就是因為堅持不下去,自主學習也就不了了之。在大學里,教師督導時間有限,不可能還像高中階段那樣時時盯著學生,督導不到位也是很多高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失敗的原因。當學生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擾、一些一時難以理解的問題以及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時都有可能隨時放棄,這就要學生用強大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使學習堅持進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還是靠學生自己,盡管如此,學校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營造一個相對合適學習的環境來幫助學生做到自主學習。
總之,要學生做到真正的自主學習既需要自我意識、學習策略、自我控制力等內部條件,也需要教育指導、良好的學習環境等外部條件。這就需要學生和高校共同努力,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宋怡林.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促生與強化[J].現代教育管理,2016(4):114-118.
[2]包文婷.終身學習視角下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7(8):40-41.
[3]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78-83.
[4]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287-289.
[5]高維忠.論普通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2):157-158.
[6]孫立群,王秀玲,宋 穎.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1999(11):50-51.
[7]丁曉正,苗 貞.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7(12):128-129.
[8]黃 輝.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65-66.
[9]姜 昕,馬 力,趙修文.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128-130.
[10]孫曉西.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版),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