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摘要:新課改一再強調:“閱讀教育作為對話過程,創(chuàng)設人文詩意課堂是教師的工作職責?!币虼耍谡n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人文詩意中享受學習對話,不斷豐富自我人文內涵,提升人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以職高語文教材為例,讓學生在人文詩意的境界中享受對話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命 人文詩意 境界 對話
語文課程教育標準指出,語文課程不僅具有工具性,還能夠體現(xiàn)出人文性。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以詩情畫意為基礎,將人文詩意滲透至導入、思想解讀、互動提問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人文情懷,使中職生在詩意化教學氛圍中不斷提升自我文化修養(yǎng),為日后學習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一、詩意引入,激發(fā)情感
教育學家李文東曾說過:“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靈感火花,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闭n堂導語的價值毋庸置疑。精簡、易懂,如同詩一般的導語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至學習情境中,從而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如:在教學職高語文第四單元《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設計如下導語:唐朝名臣魏征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赫髡翘铺诘囊幻骁R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政治穩(wěn)定,國泰民安。戰(zhàn)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他的諷諫方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鄒忌諷齊王納諫》。以歷史典故為導入,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迅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同時,導語也可以設置成啟發(fā)性語言,利用問題激發(fā)興趣,依據(jù)素材構建情境,從而實現(xiàn)以情動人的教育效果。在設計導語時,教師需要深度解讀教材文本,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充分發(fā)揮其教學優(yōu)勢,吸引學生注意力,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內涵。
二、詩意剖析,以情激趣
職高教育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身邊一些熟悉的事物常常是麻木的,教師需要利用文本素材,將學生從最初的麻木狀態(tài)中解救出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使學生走進文本的世界去感悟人物角色與情感。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解讀文本,需要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借助美輪美奐的畫面、富有情感的朗讀,帶領學生逐一品味文本內涵[2]。利用文本創(chuàng)設生機盎然的詩歌情境,使學生達到從最初的賞析到體驗再到理解的效果。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結合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展開詩意教學。
如:教師在教學職高語文教案第二冊第五單元《故都的秋》這一課時,引導學生課下繪畫秋天落葉的景象?!扒?!在秋天金黃的草地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火紅,那是楓葉在微風輕輕地飄落,就像一只只紅手掌向大地撲來,投入大地的懷抱,使草地像那夜空中閃爍著耀眼的星星。”在場景、色彩、狀態(tài)的觀察中感受故都的秋,從而深深體驗文本詩意內涵。
三、詩意提問,心靈碰撞
提問作為常見的教學手法,借助師生密切的信息交流互動,加快學習反思,鞏固學習印象,促使學生主動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析問題,從而實現(xiàn)課程教育目標。課堂提問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優(yōu)質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提問作為一門教育藝術,集合趣味性與實用性為一體。如:教師在講解《赤壁賦》這一內容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是誰?在江邊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惆悵,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在沙場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他在風雨中詠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我們遇到挫折和磨難時,不妨學習他以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你知道他經(jīng)歷了哪些波折,請對應文章找出來。利用問題巧妙引入知識教學,又為學生指明了閱讀方向。課堂提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形中使學生感受詩意的美。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提問不能只停留于文本,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探討其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并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筆下的美景,體驗歷史厚重感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
四、詩意歸納,鞏固效果
當前,結語的方式有許多種,以時間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等。教師需要開展好歸納工作,采取設置懸疑的手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xiàn)鞏固學習效果。如:教師在講解《歸園田居》這一課時,設計如下結語:“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北驹娭饕獙懽髡邤[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用一個成語來形成:“返樸歸真”,作者以琴書為樂,以花會友,讓我們懷揣著敬意去拼讀他的一生,使學生產生一種耐人尋味的感覺。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開展好詩意課堂,教師既要解讀教材全文,又要具備濃厚的文學內涵,以自身魅力感染學生。在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詩意情境,使學生體驗語文知識的詩意性,充分激發(fā)學生人文情感,從而不斷提升課程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敏,姚玲美.以詩意對話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采薇》為例談董一菲詩意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湖南教育(B版),2017,(09).
[2]樊愛榮.讓詩意充盈語文課堂——由《合歡樹》一課所想到的[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5).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椒江第二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