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浪平 鄭重
摘 要 宣紙業歷史悠久,是我國乃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本文首先通過SWOT分析對宣紙產業的競爭環境進行分析,再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影響宣紙發展的經濟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結果表明,宣紙產業的發展仍然需要我們政府和企業的加倍努力,加強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果、提升品牌優勢,以供給側改革帶動經濟產業升級。
關鍵詞 宣紙產業 影響因素 SWOT分析 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2-000-03
宣紙業起于唐朝,歷代相傳,經久不衰,永保活力,立于“文房四寶”之首而聞名,是具有豐富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民族產業。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浪潮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依據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在滿足了最低層次的物質生活需求之后就會想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因而,在廣大人民對精神需求的助力作用下非物質文化產業備受關注。非物質文化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有力基礎。早在2009年宣紙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結晶。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宣紙生產的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比如產業體制的轉變、勞資關系的改善、市場的拓展、品牌的創新,這些無一不彰顯著我國非物質文化產業的快速提高。
為了更好的發展和壯大宣紙產業經濟,改變發展模式從倒逼走向主動,對宣紙產業的發展以及競爭力的分析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選擇宣紙產業市場競爭力的綜合分析評價作為個案來探討非物質文化產業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宣紙產業發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在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的基礎上的形勢分析,將企業自身的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挑戰相結合用于系統分析決策。
(一)優勢分析
1.原材料優勢。宣紙產地涇縣地處中緯度南部,屬于亞熱帶、副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有豐富的天然原料如生產宣紙的山泉水、沙田稻草和青檀樹,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產環境。
2.文化優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國家對文化產業也更加重視。宣紙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并不是獨立于市場之中的而是與書畫藝術密不可分,離開了宣紙的書畫將淡而無味。再加上宣紙的自身不駐不腐的優勢,使其在文學典籍的收藏傳承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3.人才優勢。宣紙是一項傳統的手工藝產品,其精細復雜的做工決定了產品的價值,涇縣宣紙產業中有技藝嫻熟的工業美術大師和造紙藝術大師等;第四:品牌優勢,涇縣是宣紙的原產地,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當地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基地,擁有十幾個著名品牌馳名中外,其中中國宣紙集團公司更是躋身首批“中國老字號”。
(二)劣勢分析
1.經濟基礎薄弱。由于涇縣自身經濟基礎差,導致宣紙產業規模小、產品生產分散,因而,設備設施條件較落后、創新力度不強、技術人才短缺等都制約著宣紙產業的發展。
2.發展平臺的缺乏。沒有建立全國性的交易場所,形成“一紙難求”的格局;3.產品自身的特殊性,宣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意味著其傳統技藝不能隨意改革和創新,此外宣紙原產地的區域保護也制約了生產規模的擴展。
(三)機遇分析
國家的穩定經濟的穩步發展給宣紙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政府相繼出臺的產業規劃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法案等都為宣紙的生產和傳承提供了空間。
此外,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的不斷推廣,宣紙出口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愈發便捷,網絡信息的發展為產業集群化的形成奠定基礎。
(四)挑戰分析
1.條件艱苦,傳承難以為繼。宣紙生產至今仍保留傳統手工造作,工作環境艱苦且技藝要求高、勞動強度大而工薪待遇卻相對降低。因此,很少有年輕一代人愿意從事;
2.書畫市場的無序競爭。宣紙業規模比較小,而需求卻很大,為了獲取競爭利益,不乏有商家以次充好用書畫紙冒充宣紙對外銷售。這不僅是對市場公平的無視也是對宣紙文化品牌的詆毀;
3.環保壓力大。隨著“五大發展理念”的深入推廣,建設美麗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宣紙傳統的手工生產的廢水排放較之現代機械制造更為嚴重,著勢必給產業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
二、宣紙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一)宣紙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的意義
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同時在區域經濟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競爭性,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也占有獨特地位。宣紙產業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產業也是涇縣縣域經濟的支柱型產業,無論是國內市場銷售還是國際流通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景象。因而,壯大宣紙產業統籌發展,推動產業進步對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可以積極引導全社會對宣紙業經濟的關注和重視。
二是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為全行業提供一個動態的、相對的參照坐標,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極大的促進產業經濟發展。
三是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是探索宣紙產業經濟發展規律的嘗試,為以后的發展提供一份有參考價值的依據。
四是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宣紙業的發展動力和不足之處,為弘揚傳統文化產業夯實基礎。
(二)宣紙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
1.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資料收集有關宣紙產業經濟發展因素的指標數據,采用了2007年至2012年紅星集團的10項反映宣紙產業發展情況的經濟指標,分別為:年營業收入( )、年利潤總額( )、年產成品( )、年出口創匯( )、市場占有率( )、現職工人數( )、產品價格增長率( )、原材料利用率( )、人均純收入( )、技術人才比重( )。本文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并假設其他為選擇因素對宣紙產業發展影響較小,可以忽略不計。數據顯示如表1:
2.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是一種降維、簡化數據的技術,它是通過研究諸多變量間的內部依賴關系,從而探求數據之間的基本結構,用少量“抽象”的變量來表示數據結構。即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量的因子去解釋多個指標和因素的內在聯系。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均運用廣泛,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復雜的研究問題,并進行深入分析、合理解釋和正確評價。運用因子分析方法,我們可以方便的找出影響宣紙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它們的影響力。
3.宣紙產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1)從表2看出,提取的公共因子與10個變量的依賴程度都比較強,其中年利潤總額( )相關系數為0.984,其他變量中最弱的也有0.767,因此,總體上這些公共因子與變量的相關程度比較強,具有代表性。
(2)表3表明,前三個因子的對應值大于1,并且前三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9.759%,也就是前三個因子已經可以解釋89.759%的方差,因此本例提取三個公因子。
(3)從表4可以看出,載荷系數經過旋轉后具有明顯的兩極分化,第一個公共因子在指標 、 、 、 、 、 、 上具有較大的載荷,說明這7個指標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以歸為一類,從經濟發展來看這七個指標屬于企業生產規模能力指標;第二個公共因子在指標 、 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同樣可歸為一類,這兩個指標同屬于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同理, 為一類,屬于企業發展穩定性能力指標。
(4)表5給出了因子得分系數矩陣,由下列因子得分系數和標準化后的數據可以計算出每個觀測值的因子得分數,計算公式如下:
各因子得分情況,如表6所示。
分析結果表明,宣紙產業經濟發展主要受產業規模、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三方面因素影響,因此,要想快速發展宣紙產業經濟可以通過努力實現這三方面的能力增強,穩步推進產業壯大。
三、提升宣紙產業經濟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一)推進產業升級,建立更完善的規模經濟
政府應為宣紙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指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在做好原產地保護工作的同時,幫扶有競爭優勢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淘汰產業技術落后和粗放型企業,將要素資源更好的利用和開發。同時,在資金方面,政府和銀行應采取積極政策扶持一批產品銷路好、經濟效益高、質量品質好的優秀企業,鼓勵和促進這些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區域產業和經濟發展。
從產業自身而言,完善產品結構,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要結合自身優勢,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經濟發展戰略,形成經濟優勢。同時也要正確認識和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不可重“產量”而忽略“質量”。
通過不斷的壯大產業群體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衍生新的有價值的產業集群,實現滾動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穩健發展。
(二)抓創新謀創新,構建可持續發展產業
為實現宣紙產業經濟的穩步發展,創新生產技術、提供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產品成本、強化機械設備等都是我們所急切關注的焦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今年兩會上,創新理念被多次重點提及,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以創新驅動代替要素驅動是我們急切需要的。所以大力培育創新人才,加大科研經費,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健全政策扶持,為企業和員工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發展環境。然而,在現今的宣紙企業生產中,富有創新性的年輕一輩的人才越來越少,艱苦惡劣的工作環境使得大多數年輕人不愿從事這項工作,也制約了產業的擴大和發展。因此,優渥的工薪待遇和發展前景是留著和吸引人才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
此外,宣紙有自身品牌優勢,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展和拓寬銷售渠道,發現潛在消費人群。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宣紙產品。
(三)樹立品牌形象,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樹立宣紙產業的品牌形象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乎一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影響著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質量是一個企業的生命,也是名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人們對宣紙產品的識別度不高,導致市場上普遍的以好充次、漫天要價現象,這給宣紙產業的我發展和品牌的樹立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因而,適當的市場監管和監督、加強提高人們對宣紙的識別常識是極為必要的。并且現在宣紙價格極高,可謂“一紙難求”,但高檔宣紙的需求畢竟有限,因此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開發和創造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新產品,改變目前企業產品單一的狀況,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購買宣紙,促進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世新.中國宣紙業的傳承和發展歷程[J].中華紙業,2008(23):62-66.
[2] 朱大國.實施“紅星”品牌戰略促進宣紙產業發展[J].江蘇造紙,2013(4)12-17.
[3] 劉仁慶.關于宣紙四大特性的解釋[J].紙和造紙,2008(37).
[4] 張敬波.宣紙產業集群發展[N].安徽日報,2010-9-13(C01).
[5] 曹天生.中國宣紙研究百年[N].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1月第30卷第一期.
[6] 姚超.宣紙制作技藝保護狀況調查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2.
[7] 曹天生.小嶺曹氏與宣紙真紙[J].尋根,2001(2).
[8] 余光斌,黃飛松.宣紙價值之我見[J].紙和造紙,2008(4).
[9] 阮晉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紙制造技藝發展與保護[J].藝術百家,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