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峰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個體投資者涌入股票市場。個體投資人在投資時會遇到各種風險,如何規避風險,提高收益引起多方關注。本文提出,應當通過完善股票市場政策制度,提高對投資人的教育,幫助投資人樹立良好的投資意識才能減少股票波動帶來的資金風險,行為理性投資行為。
【關鍵詞】個體投資人;股市;風險;行為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個體投資人參與到股票市場的交易中來。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股票的心理不盡相同,有人將之視為長期或貫穿一生的理性理財行為,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將股票市場作為投機市場,希望快進快出牟取暴利。中國的個體股票投資然往往被視為缺乏理性以及必要的專業知識,熱衷追逐高風險的群體,在股票投資過程中,無法規避股市大跌大起帶來的資金損失風險。
二、我國個人投資者投資股票風險分析
(一)面臨較大系統性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出現較晚。許多的制度以及設施發展都不夠完善,還在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我國的證券市場波動比較大,資金流動性較強,并且投資人的投機心理比較重,尤其是股票行業的規范程度還不夠高,這使得我國的股票投資面臨著比較大的系統性風險。研究人員曾經通過實證研究表明,中國投資證券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占據了總風險的65%左右,但是這一數據在美國僅為30%左右。在股票市場完善的國家,通過合理的組合手中資產,就可以回避60%-70%的系統性風險,但是我國僅能回避30%左右的系統性風險,一旦股票市場遇到惡劣環境,許多企業的股票產品都難逃厄運。
(二)上市企業股權結構存在問題
我國的上市公司可以同時擁有流通股本與非流通股本,并且往往是非流通股本占據了大半比例,在市場流通交易的股份很少。一方面,這使得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極容易被人工操縱,形成較大的波動,企業與投資人之間的信息存在高度的不對稱,對個體投資者不利;另一方面,由于流通股本很少,在公司分紅的時候,持有人也往往處于劣勢地位,分紅回報率很低,損害了個體投資者的利益。因此,我國許多散戶投資者只能靠股價波動賺取差價,頻繁在股票市場上進行交易,交易行為缺乏理性,導致我國股票市場的投機性很強,影響了市場的公信力。
(三)逐利心理過于嚴重
我國擁有人數眾多的股民,其中,絕大多數個體投資人缺乏專業的金融常識,甚至有諸多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到股市投資中來,個人投資者的時間以及風險抵抗能力都不夠強,投資行為的逐利心理較為嚴重,頻繁出現借款炒股的情況,也形成了羊群效應。由于個體投資人投資技巧的缺失,心理因素的影響,時常不僅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反而在股市上漲的行情中虧損大筆資金。例如,2015年的股災中,許多股民追漲殺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將積攢已久的積蓄全部輸光。
(四)國家法律政策不夠完善
在現行的股票證券投資法律體系中缺少針對性以及操作性強的投資條例,我國的股票投資市場還存在一些“人工治理”的陋習,從我國目前對股票投資的立法情況來看,不僅制定的法律過于空洞,并且執行力度不夠嚴格,有許多執法漏洞存在。然而,對證券投資行為進行相關的立法約束,不僅是為了證券市場的平穩運行,也是為了保護我國投資者的合法利益。缺乏相應的法律政策,許多相關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沒有法律保障,使得公司與投資者雙方可能會互相不信任。此外,我國股票市場從總體上肉眼,屬于政策市場,政府政策的變動將對股票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2008年股災后,我國多地政府陸續推出購房財政補貼,利用財務稅收手段減少企業資金壓力,促進2009年股市回暖。
三、個人投資者投資股票對策分析
(一)強化現有法律政策制度
只有為股票市場共完善的市場保障體系,才能夠減少由于市場變動而對投資人帶來的風險。首先,我國證監會應當加強對申請發放股票的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核,提高企業上市標準,改善上市公司的質量,減少由于企業業績不穩定,經營不善等問題導致的股價大幅變動情況發生。其次,政府應當為股市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政策保障,通過調節貨幣政策等宏觀制度,幫助股市平穩、健康運行。最后,強化對企業以及投資人的法律制度完善過程,提高信息透明度,維護企業與投資人雙方利益[1]。
(二)加強對個體投資人的教育
加強對個體投資人的教育包括為投資者灌輸必要的投資基礎知識,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提倡投資人理性投資。一方面,減少投資人在購買股票時的盲從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投資人的風險抵御能力,在保本的前提下獲取更多的收益。首先,從風險教育的角度,教育投資人謹記各類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巨額虧損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道德風險等。其次,為投資人提供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如根據自身財務水平設定合理的止盈止損線,避免巨大虧損;在投資前充分掌握企業經營數據,通過理性分析判斷投資價值,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最后,也可以適當提高投資的準入門檻,通過風險測試以及常識測試后的公眾方能獲得股票投資資格,從而保證個體投資人的基本投資能力,保護投資人利益的同時,也能減少由于投資人盲目投資行為為股票市場造成的波動性[2]。
(三)樹立良好投資心態
對于個體投資人而言,僅僅了解股票投資的基礎知識以及風險防范措施遠遠不足以支撐理性的投資行為,投資人還應當樹立良好的投資心態。我國許多個體投資人擁有較高水平的投資經驗,也是高齡老股民,但股票投資收益卻始終不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資人的投資心理容易隨股票價格的波動而波動。一些投資人看見其他投資人購買某只股票賺錢,難免產生盲目跟風行為,若在投資過程中虧損,又怨天尤人。投資者應當客服投資的焦躁心理,樹立平和的投資心態,學會等待最佳投資時機。從我國股市的變動看來,每年股市中看漲的時機并不多,許多時候都是風險遠遠高于收益,在此背景下,個體投資人投資成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只有保持平和心態,才能找準時機,理性投資,獲取穩定收益[3]。
四、結論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股票投資行為受到了諸多公眾的追捧。然而,股票市場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國家政策也時常變化,許多個體投資人在購買股票的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影響最終收益。只有不斷完善股票管理制度,加強對投資人的教育管理,才能推動股市的健康平穩發展,保障投資者利益。
【參考文獻】
[1] 彭小宸. 股票投資者克服恐懼和貪婪個性心理行為的對策分析[J].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5(32):80-82.
[2] 張迎建. 中國股市個人投資者羊群行為及對策研究[D]. 北京工業大學, 2010.
[3] 張楚苗. 個人股票投資風險的成因與對策[J]. 中國科技投資,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