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宙
【摘 要】司法行政工作需要面向全社會進行服務、管理及宣傳,這就需要司法行政部門與具有廣泛傳播特性的新聞媒體進行合作。本文就自媒體時代如何推進司法行政宣傳工作做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新媒體;司法行政;普法宣傳
一、新媒體語境下的自媒體
自媒體最早是由美國的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在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中歸納了定義:是由普通大眾經(jīng)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在新媒體語境下的自媒體,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臺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微博和微信。借助手機這個第一大上網(wǎng)終端,自媒體可移動的優(yōu)勢更加凸顯。
以新媒體與自媒體的交集,即手機終端的微博和微信為例,主要有如下特點:
1、交互性帶來參與性。發(fā)布者和接受者非固定,而是發(fā)布者發(fā)布信息后,接受者可參與互動,接受者可以通過轉發(fā)成為發(fā)布者,發(fā)布者也可根據(jù)接受者的信息反饋再次發(fā)布信息。
2、移動性帶來自主性。手機終端的移動性能,使自媒體變得無處不在。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信息的發(fā)布需要通過冗長的制作以及核實的過程,而移動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發(fā)布者,人們也可隨時隨地獲得各種資訊和信息。
3、普及型帶來廣泛性。近年來,由于國產(chǎn)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擴大,智能手機不再是價高而不可攀,再加上國內(nèi)手機應用市場的飛速成長,智能手機以其使用便捷、性價比高的優(yōu)勢迅速在各地域、各階層中普及開來。作為手機終端的重要媒體,微博和微信等自媒體的使用覆蓋面不斷擴大。
二、司法行政工作對媒體功能的要求
鑒于司法行政工作需要面向全社會進行服務、管理及宣傳,這就需要司法行政部門與具有廣泛傳播特性的新聞媒體進行合作。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項職能決定了其利用媒體傳播信息的角度和側重點:
1、普法宣傳。法治宣傳教育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治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點。這就要求司法行政部門在工作中選擇普及性好、覆蓋面廣、傳播效率高的媒體進行合作,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影響力。
2、新聞宣傳。與公檢法部門相比,司法行政部門存在的時間較短,職能較為分散,群眾對司法行政部門工作的知曉率不高。為了樹立機構形象,暢通工作渠道,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司法行政部門需要利用在群眾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傳播工作實績,讓百姓從各個角度了解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能,加深對司法行政工作的印象。
3、便捷服務。自媒體的主體是個體,是群眾自身。作為以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為職能的政府部門,司法行政部門要解決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最佳途徑是與植根于大眾的自媒體合作,將公共法律服務通過自媒體平臺直接推送至群眾面前,徹底解決以往一直存在的服務分散的困境,將“人找服務”轉變?yōu)椤胺盏饺恕薄?/p>
4、互動溝通。自媒體的交互性能讓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及時獲取群眾反饋,第一時間進行溝通,第一目時間改善工作方式,從而提高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滿意度,實現(xiàn)工作管果最大化。
三、自媒體時代司法行政機關工作方式的變化
自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讓新媒體不再有傳播者和接受者的概念,變不平等的“點到面”模式為平等的“點到點”模式,這就要求信息傳播者無論是宮方還是個人都要充分重視信息接受者的體驗,靈活使用自媒體,將要傳播的信息以接受杏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只有這樣,才能讓信息被接受、被傳播,達到傳播效益的最大化。
1、轉變工作理念。在中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中,“官本位”思想一直占據(jù)很大的一部分。但在服務性政府的理念下,保護公民的知情權是建立法治社會的內(nèi)涵之一,政府履行
職能、提供服務的過程必然是以公權力為支撐對外傳播信息、并讓公眾參與的過程。司法行政部門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首先要在自媒體傳播中充分重視傳播對象需求,再將工作融入傳播過程中,才能避免收到在群眾面前“端架子”“擺樣子”的負面反饋。
2、普及自媒體使用。在職能工作對自媒體功能的需求下,每個職能部門都要有人負責通過自媒體與網(wǎng)民互動,每位工作人員都要懂得如何在網(wǎng)民面前樹立形象、傳播有效信息、回應網(wǎng)民期待,領導更應充分重視自媒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將自媒體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豐富工作方式。自媒體主體的多樣化、傳播內(nèi)容的個性化要求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不拘泥于以往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而要借助圖片、漫畫、動漫、視頻、故事、熱點等各種傳播體裁,吸引群眾的關注和參與,并通過及時的反饋和修改,以群眾最樂于接受的方式達到履行職能的目的。
四、借助自媒體推進司法行政工作的趨勢和方法
當前,我們可以尋找到的自媒體有效途徑有:
1、建設自媒體平臺。根據(jù)本部門實際,建立和完善官方微博、職能微博、官方微信、公職人員微博微信等在內(nèi)的自媒體平臺,并通過定期發(fā)布和轉發(fā)信息,回復反饋來維持平臺運行。在建立平臺前后,要對平臺工作量、傳播效果進行調(diào)研,適時調(diào)整傳播方式和營銷策略,擴大平臺知曉度和影響力。
2、加入自媒體“群”傳播網(wǎng)絡。在全國、全省司法行政自媒體飛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單位和部門可參考其他各級行政自媒體傳播的成功案例,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轉發(fā)和互動功能,擴大自媒體的連傳播能力,甚至加入由各類官方微博組成的微博群、主創(chuàng)人員組成的QQ群、微信群,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追求本單位自媒體傳播效率最大化。
3、結合當下熱點進行傳播。遵循傳播學規(guī)律,收集時下熱點并與職能信息傳播相結合,不僅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而且豐富傳播內(nèi)容。
4、結合群眾需求進行傳播。傳播是否有歸根結底決定于群眾對信息是否有需要。傳統(tǒng)的“六進”普法就是在開展普法活動時將法律知識分門別類,從而讓普法對象各取所需而法律服務、社會管理原本是被動行為,在變被動為主動后,就更需要提供服務者主動摸清各類服務對象的需求,以免造成法律服務給人“填鴨式”的感受。自媒體的優(yōu)越的互動功能為了解群眾需求打開了方便之門。傳播者可通過建立服務菜單讓群眾自助獲取服務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發(fā)布投票、調(diào)查獲取群眾意見和反饋,從而進一步改善傳播模式,讓群眾獲得優(yōu)質(zhì)、滿意的法治信息和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覃宇,公共管理視域下的新媒體功能研究,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1。
[2]王偉,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傳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3。
[3]丁國鋒,江蘇司法行政敢用會用愿用新媒體,法制日報,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