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璐
摘要:創新是深化文化科技融合的關鍵,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推動。近年來,河南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發揮科技創新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加大了培育新型業態的舉措。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若純粹依托文化顯然難以提升整體經濟水平,只有借助科技創新,才能更好的促進河南省的整體經濟效益。因此,如何促進我省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值得深究。
關鍵詞:河南省;文化產業;科技融合發展;對策研究
一、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河南作為我國文化資源大省,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從夏到宋3000多年間,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悠久的歷史錘煉鍛造出底蘊豐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統”,這里的根文化、漢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發展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近年來,全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實現較快發展,已滲透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在《中原經濟區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河南省提出了《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實施意見》;2013年印發了《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重點方案》、《河南省文化產業“雙十”工程實施方案》;2015年8月出臺了河南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這些政策的制定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中長期規劃和健全的政策扶植體系。
二、河南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河南文化產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發達國家和周邊發達地區相比較,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1)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偏低,產業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原創性、高科技含量規模小、份額少。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高技術含量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占比過小,核心競爭力較低。各地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同質化現象嚴重,低水平重復建設、特色不突出等。(2)文化創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弱,產學研創新合作乏力。在發展動力和思路上,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龍頭企業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創意思維和創新手段沒有從戰略高度給予重視。文化科技領域產學研合作創新,還停留在技術轉讓、合作開發和委托開發等較低層次的合作上,原創產品、高端品牌和精品大作嚴重缺乏。(3)支撐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尚未真正確立。河南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支撐體系、風險投融資體系、利益分配保護機制,和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尚未真正確立。在創意研發、市場開發和管理運行人才開發培養的體制不健全,產業發展仍缺乏強有力的高端人才支撐。
三、河南省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對策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機構,完善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首先要明確一個目標,即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使科技創新成為文化發展的核心支撐和重要引擎。優化文化科技發展環境,使文化科技創新充滿活力,注重文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其次,抓好產業規制化、區域化、集群化與數字化建設,增強文化發展的實力、活力、競爭力。構建多元投資主體,構建省、市、區(縣)三級聯動的推進機制。以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為中心,強化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三者之間的優勢合作,搭建商業經濟、人才培養、風險投資等各項服務平臺的中介機構,建立完善的人才技術、融資交易、創業孵化、信息交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形成較完善的服務體系。
(二)明確目標,加快培育重點文化科技企業,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河南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管理辦法》,著力突破重點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拳頭產品的龍頭骨干企業。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成果在文化領域的推廣應用和生產業,培育鼓勵企業對高新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加快認定文化類高新技術企業,推動文化科技企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加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設扶持力度,布局建設省、市級文化科技產業園。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構建政、產、學、研創新平臺,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文化科技產業專業孵化器,構建培育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文化科技眾創空間。支持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文化消費時尚的,新型可穿戴智能裝備、沉浸式體驗平臺、伴隨式體驗平臺、APP等新型軟件及輔助工具,開拓虛擬直播、網絡游戲、超感影院、混合現實娛樂等消費新領域。
(三)提高創意企業的創新能力,實現創意產業與科技的深層次融合。一是,高度重視科技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二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文化創意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三是,要創新文化創意企業的商業模式,開發特色文化消費種類,提供多品種、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繼續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培養和進出機制,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搭建廣闊的舞臺。四是,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工作的國內外、區內外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先進科技成果和營銷管理理念,五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區域地域特點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
(四)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加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高新技術在我省傳統優勢行業的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推動文化產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積極推進印刷產業園、科技文化產業園、陶瓷創意、出版印刷包裝產業園、動漫產業基地、傳統工藝品、廣電文化產品以及民營文化企業等行業,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加快改造提升步伐。全力推進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技術、交互技術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通過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滲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端化發展,
(五)激發人才活力,釋放人才紅利,為文化科技融合創新提供強力支撐。引進和培育文化科技創新創業團隊,爭取更多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人才落戶江蘇。依托省“雙創”計劃、國外人才智力引進工程、產業人才高峰行動計劃、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扶持計劃等,加大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特色產業人才的引培力度。
參考文獻:
[1]弓慧玲.山西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藝術品鑒,2016(1)
[2]王志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加強文化與科技融合[J].求是,2012,01
[3]周變麗.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及戰略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
本文系:2017年濟源市軟科學計劃項目。項目名稱:創新驅動背景下河南省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704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