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寧
摘要:隨著我國物流業的高速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人才的培養,與物流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脫節現象變得越發突出。因此,進行傳統的物流教學模式改革,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各院校改革的重點和方向。物流管理專業改革應面向“一帶一路”戰略需求,重點加強物流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在此背景下,如何培養出職業素質高、應用能力強、符合企業和國際化需求的物流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從本科院校教育的特點出發,以知識傳授為宗旨,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同時注重素質的提高,將研究性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積極探索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物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此背景下,課程設置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聚焦國際物流特色方向,培養掌握現代物流運作規律、熟悉國際物流知識、具備物流企業管理和全球化運作管理能力的物流管理領域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積極探索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如何通過教學改革提高物流人才培養的水平與質量,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不僅需要立足于基礎教學,更需要站在國家戰略的視角研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社會對人才需求為導向,推動以院校為主導,為當前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探索,明確培養方向,使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無縫對接。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現狀來看,物流人才的培養仍處于起步階段。當前,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和物流企業實際需求的脫節現象變得越發突出。存在著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傳統,教材體系、課程體系相對落后,重理論輕應用,實踐教學不足,實習基地不穩定、師資力量不足、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方法落后等諸多問題,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學習欠缺主動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不合理,實踐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培養模式僵硬,實驗室建設投入高但利用率低,缺少雙師型人才,專業發展與標桿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導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培養的人才不適用社會需求,不符合國際化專業人才的要求,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速度。高等院校必須擴大開放力度、開闊視野、突破瓶頸,走對外開放、加強合作與交流之路。進一步縮小與國內外標桿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差距,需要在發展中學習、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在與國內外相關專業的交往、融合中加速發展、加速創新、加快提高,加大專業發展集約化程度。
三、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物流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應用行業。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各行業中應用科學理論從事高技術專業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屬于“理論應用型”人才。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要充分考慮物流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根據“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原則調整課程設置思路,注重知識的復合性、現時性和應用性。能力結構方面以面向行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培養學生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應具備更強的社會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力、團隊精神、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應面向行業設置專業,做好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綜合應用課程的設置。以適應行業需要為目標來組織教學,以“理論應用”為主旨來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培養學生應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
科研活動為優化教學內容提供了可能,鼓勵教師將科研內容直接進入教學過程的機制包括:一是鼓勵教師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設立教案評估制度,并與教學考核相結合;二是嘗試建立科研成果進教材的工作機制,鼓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同樣輔之以相應的考核、評估和獎勵;三是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的工作機制,開設反映學術前沿的選修課;四是支持教師結合承擔的科研課題,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學知識;五是探索科研團隊進入課堂開展集中授課方式,開展互動式、參與式的課堂教學。
五、改革實踐教學的教育模式
主要建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施以實際能力考查為主的實踐教學考核新方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依靠課堂上的講授,主要來源于實踐教學中的領悟。所以,實踐教學要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從而淡化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到實踐環境中,從中吸取經驗,進而提高創新能力。實踐教學不能只依靠單一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形式方法多樣,通常的教學體系應包括課堂實驗、課程設計、學生實習、產學研相結合、社會調查研究、課外科技活動、科學競賽等。對于實踐教學模式的選擇,除了一般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更多地讓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學校也可以把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請到學校進行演講指導。
六、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教育模式
積極開拓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尋求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合作方式,推動學生的短期海外交流生等項目,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創造更多的本專業學生和海外學生交流的機會,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在全球化商務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通過聘請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同時聘請海外教授舉辦講座,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充分利用上海外資企業眾多的優勢,聘請高素質的外籍物流管理方面的職業經理人進課堂,擔任兼職教師,參加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加強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國際化的培養。
七、共享資源建設物流實驗室
在同一城市有多所高校設立物流管理專業,除了自己的部分物流實驗室外,還可以在相應部門的協調下,匯聚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一、兩所高校建立設施齊全、足夠空間的實驗室,以供學生進行實踐。這樣既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節省了資源的同時又實現了資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可進行校企合作建設物流實驗室,如果校企間建立合作,學??梢詫⑼度雽嶒炇医ㄔO的經費用于企業設施完善,將企業運作場所作為實驗室,安排學生實驗和實訓。
參考文獻:
[1]王能.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2017.12
[2]謝微.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市場,2014.18
[3]黎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物流技術,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