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華
摘要:人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如果學生真感到苦,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把學習看作沉重的負擔,以致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擺在首位。
關鍵詞:中職政治;學習興趣;激趣方法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由“苦學”變“樂學”,這對于一向以“嚴肅”著稱的思想政治課來說尤為重要和迫切。那么,怎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本文擬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政治課的激趣方法。
一、電教媒體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教學中運用富有直觀性的電教媒體有助于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講述“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先組織學生觀看錄象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長的跑道》片段,使學生看到了新中國40年來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臺》片段,使學生看到了廣大山區生產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狀況。在學生看完錄象的基礎上,教師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二、利用音樂藝術
使用音樂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講“事物是普遍聯系”時,先播放音樂《說句心里話》,接著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作為軍人的我為什么還要想家?我為什么還要出來當兵?我和媽媽、他之間,家與國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學生回答后歸納:他們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這種關系就是聯系。這樣導入,形式新穎,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思想政治課講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往往對教師在理論上的講解不感興趣,因此在理論講解時借助于音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講“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時播放音樂《山不轉水轉》:“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云在轉,云不轉那風在轉,風不轉那心在轉……”通俗的歌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學原理變得形象生動。
三、實驗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借助于自然科學的實驗法,不僅可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時,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在放滿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讓學生觀察竹筷是直的還是曲的,學生觀察到此時的竹筷是曲的。老師從杯中取出竹筷,讓學生再觀察,原來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師結合學生所學的物理學知識進行分析,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一哲學觀點,同時使學生對學哲學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幽默
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運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教材中的幽默。這是教學幽默中的“富礦”所在,最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如教材中生動活潑的教學插圖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學生產生新鮮好奇,而新鮮好奇正是誘發學習興趣的積極因素。高一《思想政治》的“一哄而下”,“咱廠產品一炮打響”,“背后鏟球”等,能喚起學生一連串的想象。浞使學生去探索,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二是藝術作品中一的幽默。許多笑話、漫畫、相聲、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等,無不妙處橫生。教師拈手拿來,便可獲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講述教條主義的危害時,跟學生講個笑話:糧店的職工對經理說:“經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經理問:“你把它撈出來了嗎?”職工回答:“沒有,我把貓放下去了。”學生在笑聲中認識了教條主義的危害。三是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師、學生和周圍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軼聞趣事和出現的形象比喻、俏皮話、順口溜、打油詩等。對于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師應獨具慧眼、善于發現,精心運用。如在講述我國原有經濟體制的弊端時可以運用一句順口溜:“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在講述我國農村生產力落后狀況時,把農民形象地比喻為“1007部隊”,“1”是一條扁擔,“00”是兩只水桶,農民種地就是拿一把鋤頭,刨一個坑,撒上種子,然后挑水澆地。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國幾億農民搞飯吃的落后生產狀況。
五、寓言、典故
思想鴨薩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如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說明普遍聯系的原理;用“荊人襲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餅”說明量變和質變辨證關系原理等等,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要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以趣激學”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