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建
摘要: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發展傳承時間漫長,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學科,也是拓大學生文學素養、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校學科教育中,漢語言文學是開展數量最多的專業科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價值。新時期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法上存在一些弊端,對于漢語言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作為新時期下的教育工作者要針對當前漢語言專業教學現狀,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方法,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以下,本文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現狀與教學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對策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
(一)傳統教學模式占據主要地位
現階段,在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以教學大綱為中心,教學方法也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片面的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被動的進行知識點學習。這種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激發,長此以往,更會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其學習理解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專業基礎難以得到鞏固。除此之外,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還將使學生動腦與動手的機會減少,創造思維難以得到培養,對于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依賴于教師的講解,不能進行自主的進行思考與創新,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效率受到了消極的影響。
(二)專業教學地位弱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拓展,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迎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與影響,使得高校教育逐漸向功利化進行轉化。現階段,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缺乏與現實社會發展,生活實際的聯系性,其顯性應用價值不免明顯,且在專業教育厚度上,也明確存在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現狀,致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地位被弱化。如高校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積極性下降,所學專業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出現就業困難等問題,都從側面反映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面臨著教學地位弱化的現狀。
(三)教學內容有待優化
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多種文化持續興起并相互碰撞與滲透,對現代社會文化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現階段,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仍然以傳統文化方面的教材體系為主,這種教學內容本身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環境下,缺乏時代的氣息,對于當代學生的吸引力明顯減弱,更加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如,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中通常以古代漢語知識為主體,缺乏對現代作品的賞析過程,也無法根據大眾文化發展趨勢進行文化的對比等等,造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內容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特點,在應用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建議
(一)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在多元文化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基于這一發展形勢,新時期下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通過改革與調整教育方向,在擔負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同時也要兼顧到漢語言專業學生的能力、綜合素質培養,優化課程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提升漢語言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其今后擁有更好的綜合素質以及就業能力,應對不斷發展的文化環境。具體來說,在漢語言專業課程體系調整與優化中,既要保證專業文化培養功能,同時要基于社會文化環境,進行一些實踐課程與選修課程設計,基于社會實際,實現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開展豐富多樣的漢語言文學實踐活動課,導入多種文化元素進行選修課程優化,使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拓展,課程興趣得到提高,獲得個性化素質與專業能力的提高,更好滿足社會發展實際需求。
(二)優化教學方式與方法
與大多數專業教學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更加枯燥,部分學生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時容易出現厭學心理與抵觸情緒,為了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時期下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發掘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改變教師硬性灌輸與學生機械記憶的教學過程,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真實實現教學效率的優化。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中心”地位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引導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進行轉變。其次,教師要重視良好教學環境以及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以平等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態度,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不再是絕對權威的教學者,而是知識的傳遞與引導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協助者,以啟發式、探究式與互動式、實踐式等豐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輕松,學習熱情更加高漲。最后,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融入新鮮的科技元素,打造情境式的、趣味性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開展對比性學習,增加應用性教學
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新時期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也要做到與時俱進,根據國際文化大環境,在進行中國傳統文學授課,關注古典文學、近現代文學學習與閱讀同時,也要根據文化背景進行文學作品與閱讀范圍的拓展,對一些外國的經典文學名著進行學習與分析,并引導學生將其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學作品進行分析比較,探究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人文精神體現。除此之外,對于現代化環境下的一些消極文化與思想進行批判性對比學習,樹立起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明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方向。最后,要加強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教學,以“學以致用”為教學目標,在強調專業理論性與文化性同時,也要基于社會發展形勢,進行寫作實踐與練筆能力訓練,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等等。通過對學生知識素養、文化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更好步入社會,獲得合適的工作崗位。
結語:
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著重語文文化基礎以及文學作品的研究,通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使學生對我國的豐富的語言文化有更深入的掌握,并獲得文學語言功底、寫作能力等的提升。當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實際教學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教學效果并不樂觀,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是當前高校教師教學中應當積極正視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愛明,宗瑞.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大眾文藝,2011(08):234-235
[2]錢慧真.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02):140-142
[3]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3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