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
四川省米易縣民族中學校 四川攀枝花 617203
作為民族中學的英語教師,如何使傈僳族初中生從“學會”上升為“會學”?為此,我從培養學生“四自”(自愿、自信、自主、自發)精神出發,來探討傈僳族初中英語教學如何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的轉變。
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傈僳族初中生,要使英語學科對他們有興趣,勢必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掌握英語學習技能是義務教育階段必備要領,我深知讓學生學好英語,憑教師強行灌輸或強化訓練行不通,想方設法提高英語的誘惑力,使學生“自愿”學習英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他們才會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舍得投入,保持學習動機不減,若能學好英語,就能幫他們打開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學習之門,開拓自身視野,同自身發展和民族傳承聯系起來,推廣民族的優秀文化,培養優秀的家國情懷,使他們具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
中國當代女作家畢淑敏說:“夸獎人的時候,不可靜如秋水,要七情上臉。”對于傈僳族學生來說,老師的眼睛會說話,臉上是有晴雨表的。夸獎學生時,我對他們投以關注的目光,善意的微笑,發自內心地表揚。在成功中得到鼓舞,樹立自信的態度,傈僳族初中生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會聽到我的夸獎,諸如“Good job!”“Wonderful!”“You’re clever!”之類。對于那些聽課非常認真的學生,我會對他們說:“Youlistentomecarefully,thank you!”。有的時候,學習較困難的傈僳族初中生舉手想回答問題,又顯得非常緊張。我會鼓勵他(她)說:“Don’t be shy!I believeyoucan doit!”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她)終于說出問題的答案,我會及時地做出激勵性評價,有時會給予他們掌聲或擁抱。我有意識的挖掘每個傈僳族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和鼓勵。
整個英語教學課堂中,我利用教學的多媒體資源或相關圖片等創設真實語言情境,使學習過程真實有趣,極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課,我從學生熟知動物的叫聲,引入新課。讓他們用耳眼口去辨析新的動物名詞,用所掌握的英語盡量去描繪看到的圖片,這樣有利于發展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設情境,傈僳族初中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積極主動學習和運用新知,有效提高了他們掌握另一門語言的能力。
根據傈僳族學生學習背景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貼合他們的認知實際教學,讓傈僳族初中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尊重他們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幫助傈僳族初中生解決學習英語中的困難,從簡單入手,鼓勵他們大膽開口交流,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消除他們英語口語的膽怯心理,慢慢養成敢說、愛說英語的良好習慣。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先預習后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傈僳族學生英語基礎不好,培養他們課前預習的習慣,我特別要求他們預習的時候,目標和任務一定要明確。比如預習單詞和短文的時候,要求學生先默讀一到三遍,達到理解短文意思的目的,并且能夠簡單翻譯成漢語。在預習中遇到生詞,可根據前后句猜測意思,然后查字典確認。
2、培養學生在探討中學習的習慣。
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探討式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表達能力,能將學習的態度和想法大膽、全面地進行表述,并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感。從學習的疑問到組員間開放式的探討、合作學習,再到組員間的答疑解惑,加之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營造了融洽、活躍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集思廣益,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欲望,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漢、傈學生之間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
3、發揮小組自主互助學習的作用。
結合漢、傈合班的實際情況,我一直采用互助式小組合作學習,從小組合作學習入手,創造性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例如學習一篇短文時,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或重難點,先要求他們分小組討論,通過討論、查字典或資料自己解決,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向別的組請教,讓學生教學生,加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再給他們講解。
總之,在漢、傈合班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實施“激勵式自主學習”是十分可行的。實踐證明,無論在傈僳族初中生英語能力的提高,還是在學生人格的塑造上,激勵式自主學習是一條優化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自主學習,通過激勵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