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智淵 李立輝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9.21
文獻標識碼:A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了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部分或全部運輸、倉儲等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企業運作管理的一種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主要為客戶提供物流策略/系統開發、信息管理、倉儲、運輸、配送、咨詢等服務。
第三方物流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社會及其管理、服務的發展水平。我國第三方物流自出現以來因其獨特的魅力受到企業青睞而得到迅猛發展。然而,我國專業物流起步較晚,從管理理念到法律法規、實際操作等很多方面還不完善,因此,必須深入學習研究,轉變觀念;實施人才戰略,提高管理水平;強化增值服務,發展戰略同盟;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規范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平臺,提高物流效率與效益。
1.起步晚,經驗不足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傳入我國,與國外相比,發展時間不長,經驗與理念明顯不足。我們通過從不同途徑搜集資料對有關信息的了解及對一些不同層次、規模的物流企業實際情況的考察發現,我國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接的業務仍停留在傳統范圍內,較少涉及大型工業、商業企業原材料運輸;大多也較少應用現代科技,而是停留在人工化運輸和人工化管理;在貨物處理、配載、運輸計劃制訂及資產管理的實際運作等管理方面也明顯經驗不足。
2.設施落后,組織結構不完善
基礎設施一般都較簡單落后,沒有采用先進機械化器材,也沒有建構自動化倉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辦事效率。沒有構建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的信息交流與管理平臺,不利于與外界交流信息,不利于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全面物流市場信息,影響業務拓展。沒有創建完善的組織系統,實現業務的一條龍服務,包括貨物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等流程,以及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各運輸工具之間的對接,各級場站的服務設施間沒有形成完善而系統的組織結構,使得運輸管理過程中易出現紕漏,客戶對物流企業產生消極評價,影響企業發展。
3.國際化加劇市場的嚴峻
世界第三方物流市場成熟,人們對其了解深入、全面,應用習慣、廣泛。在歐美,約35%的非物流服務用戶選擇使用第三方物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一帶一路”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起步較晚的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第一,物流企業要為現有的和發展中的我國物流需求提供優質服務,才能站穩腳跟,并謀求發展;第二,外資企業不斷涌入我國市場,我國物流公司要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分銷運輸服務,就要確保自身具有相關能力;第三,國外第三方物流企業涌進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物流行業形成競爭;第四,走出國門,服務世界,也需要我國物流企業加強發展,以核心競爭力在世界行業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1.物流理念落后,市場需求不足
據中國物流協會2015年對多家物流企業的調查顯示,第三方物流業務在生產和商業企業所占比重僅為21%和13%。主要由于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晚,大部分工業、商業企業還沒有充分認識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性和好處,選擇自行承擔貨物運輸,分擔了大部分物流市場,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同時,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企業領導、職工習慣傳統物資營銷方式,沒有了解是否利用物流企業的差距,加上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的體制性障礙尚存在。另外,以往的物流主要強調通過內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賺取利潤,甲方企業沒有意識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利潤來自委托物流成本節約的一部分,而不是從委托的甲方額外賺取。
2.物流人才匱乏,管理水平較低
第三方物流朝著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發展的今天,要求物流工作者掌握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自動化技術、物流優化管理理論與方法,而人才的缺乏使企業無法掌握先進的理念與專業知識、管理方法。由于我國專業的物流行業起步較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在物流行業專門人才的培養上相對滯后,使得接受過專門教育的物流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因此從事物流工作的人才素質普遍不高;同時,也正由于第三方物流還處在探索和發展時期,物流相關的理論和流程等也不完善,經驗明顯不足,現行工作人員和管理者也缺乏經驗,不能為企業提供先進指導。
3. 服務功能不全,物流渠道不暢
目前第三方物流經營網絡不規范,“有點無網”,即沒有構建以計算機為網絡的信息交流平臺,導致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信息共享,傳統倉儲業、運輸業能力過剩,造成浪費。
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第三方物流對條形碼、EDI、因特網等信息技術沒有進行研究運用,物流企業和客戶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資源,沒有結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大多數物流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和城市配送上,相關的包裝、加工、配貨等增值服務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這必然造成服務功能落后,影響企業或個人對第三方物流的認可,進而影響其發展壯大。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有通過不斷改進與創新,才能較好地順應時代并獲得長足發展。
1. 轉變傳統觀念,突破發展瓶頸
建設現代物流企業,須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并切實提高企業領導、職工的服務意識,樹立一體化市場觀念。先從行業各級領導開始,打破過去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的錯誤的傳統思想觀念,樹立一體化、合作共贏的市場觀念,不但要促進國內市場企業市場一體化發展,還要樹立國際化一體化思想,并以規章制度和操作體系促進國內外市場一體化發展;樹立市場經濟觀念。我國第三方物流是計劃經濟體制改革下的產物,在企業經營中易受計劃經濟傳統觀念的影響,跟不上時代步伐。面對新的社會環境,第三方物流企業應順應時代發展,大膽改革創新,克服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影響,轉而樹立市場經濟觀念,從而實現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完美轉型;樹立現代管理理念,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形成戰略聯盟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在內部管理、服務水平、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切改變,使現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2.實施人才戰略,提高管理水平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力量。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實施人才戰略是關鍵:
(1)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有物流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除了設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多的還是理論體系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實踐,發達國家形成了較完備的物流理念,并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提升。我國現有物流理論較少且不成熟,很難指導物流實踐。且由于國情差異,國外理論與經驗也不能完全抄搬,隨意套用,因此需要在充分參考國外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體系,這就必須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獲得科學適用的理論,并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過程中加快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隊伍。
(2)重視人才培養。企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自覺培養專業人才,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注重員工物流專業知識和操作業務培訓;并實施針對性的分類分級考核制度,加強督促。
(3)管理者自身加強理論學習。管理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企業有著深遠影響,其決策關系企業發展。因此,管理者應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3.強化增值服務,發展戰略同盟
(1)構建健全的網絡體系。企業不但要擁有大量物流設施、健全網絡,還要加強資源整合。要設置多個物流網點,并改變“有點無網”的問題;加強物流網絡間的聯系,構建信息交流平臺,為物流企業間提供信息交流、共享渠道,以實現資源共享;還要把企業信息技術和硬件設備能力融為一體,提供“一站到位”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
(2)發展增值服務。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以客戶增效為己任,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甚至還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決方案、搭建信息平臺等服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
(3)發展戰略同盟。一是通過強強聯合整合,組建跨區域大型企業,在物流企業間建立戰略同盟,合理配置資源,壯大企業規模,實行統一調度管理,使企業更加規模化、專業化,有利于企業增強物流服務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服務范圍,提高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從而獲得更高效益。二是物流企業與客戶間建立戰略同盟。通過加強與企業大客戶間的業務聯系,不斷優化服務方式,在頻繁優質的服務中,增強彼此信任和依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戰略同盟。
[1]徐天亮,馬永光.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10).
[2]張向前.第三方物流研究[J].臺生:新視角,2006(1).
[3]李彥萍.第三方物流的價值[J].中國流通經濟,2001(5).
[4]祁懷錦,閻正國.我國物流成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務與會計,2005(5) .
[5]郭玉林.以現代物流理念促進物資流通企業的機制創新[J].經濟研究參考,2002(53).
[6]杜 ?文,任 ?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機械工藝出版社,2014.
[7]張文杰.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8]孫明貴.物流管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董千里.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戰略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0(10).
[10]羅 ?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2).
[11]田 ?宇,龔國華.第三方物流決策研究[J].物流技術,2000(1).
[12]曾祥云.試論第三方物流合作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流通經濟,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