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榮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所運用,因為在小學教學中,將教學情境生活化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這門邏輯性強的學科比較難以理解,因此,把授課內容與實際生活恰當的聯系在一起的方式使得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成日常生活問題,這就使得課堂更加生動,同時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本文探究了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并且提出了一些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小學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作為具備較強抽象性的課程,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法十分必要,也是新課程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課程不僅能夠教授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起到促進作用,而且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程能夠充分引起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意義
1.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往往是活潑可愛、愛玩的,而生活化教學恰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邊玩邊學習的平臺,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由興趣引導著學生不斷探索新的知識。與傳統的小學教學不同,教學模式不再枯燥單調,而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化的課堂上,不再是只有算術、做題,更多的是教師與孩子們共同探究新事物,一直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同領域的數學元素,比如消費、時間、速度等等,這些數學元素都是來源于日常的生活中,當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數學元素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就會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好的認識數學,進而改變學生的思維能力。生活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且有利于學生對生活在數量上的認識。因此,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知與看待外部世界的視角。
3.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難以準確的理解數學知識,尤其是不能實現所學知識的運用,但是生活化教學就不同了,這種教學方式所涉及的內容和例題來源于生活,做題的過程就是在將所講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數學元素入手,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數學知識。只有給予學生機會去思考,才能引導學生不斷嘗試著去將數學問題與日常生活問題聯系起來,進而逐漸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從數學視角解析現實生活
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他們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領域,例如了解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喜歡的動漫等,尋找出孩子們興趣圈內的數學知識,使孩子們更加愿意接受數學。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傳達以下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數學知識,我們大家要一起去探索,帶著問題去感受生活,運用數學知識去理解世界。教師在課堂上提問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巧妙設置題設,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為題設背景,使數學學習更加貼近生活,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問題。
2.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
通過合理教學情境的引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特定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例如講小故事、做一個互動游戲等環節來創設教學情境。在講解不同的數學內容時,教師可設置特色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內容的引入或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檢驗,這就使得在小學數學中促進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更加多樣。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實際,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進而增強其學習興趣。
3.以學生的學習思維開展教學
數學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必須要及時摒除復雜的教學手段,從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入手,積極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由于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思考角度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要在生活化課堂上添加不同類型的元素,以切合孩子們的思維方式,進而提升課堂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為了更加深入的去掌握數學問題,只有從開始學習數學時就打下牢固的基礎。教師要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有效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勤.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102+110.
[2]劉家敏.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11+124.
[3]蔣基斌,鄧光明.關于小學數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8):190-191.
[4]沙莎.淺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