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次仁
[摘 要]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的普及,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網絡資源教學。目前,在高中的教學設計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計算機網絡已經不斷普及。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與應用學直接影響著教學改革的實施。目前,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存在“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而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對教育課程有著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課程設計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的改革,信息技術的運用在高中教學課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習的根本,是民族發展之要,各行各業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的開展逐漸成為推動學生素質教育的又一大著眼點,信息技術表現出的是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就使得多數信息教育者以新課改作為教學思想。本文就結合新課改理念談談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
一、培養高中生的課程設計興趣
數據表明,大多數信息科目能力較弱的學生都對信息技術不感興趣。興趣是提升信息能力的關鍵。要想取得信息研究上的成功,前提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教師要積極采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一些學生認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并未對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并不是很重視信息技術課堂。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欣賞信息技術設計,培養學生的設計研究興趣就是老師給予他們的肯定,教導學生多觀察發現新事物,樹立他們學習信息課程的信心。據調查,高中生的好奇心較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提高科學創新精神。設計是信息技術研究的重要思想,教師在平常的生活中多教導學生體驗生活,從生活中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自己的領悟就會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一定的見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信息技術課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設計本身就是綜合素養的體現。一般來說,學生的課余時間都非常有限,如果過分地要求學生寫長篇大論的代碼,學生就會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教師應盡量讓學生打開心扉,享受設計程序代碼帶來的樂趣。
二、高中信息課堂的教學設計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是以新課程目標作為教學理念,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計算機,高中教師在了解計算機知識的同時,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知識與信息理念,另一方面也為培養學生的信息傳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分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教學、信息技術操作技能教學、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和信息技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信息人才的培養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就目前的教學形式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很多的問題。高中生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其發展的根本是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的教學還在于教師在學習中起引導作用,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學生為本,及時要求學生鞏固知識型技能訓練,從而提高信息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優劣勢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教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合作式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特殊性,它實行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翻轉式的課堂中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課堂模式在教學研究上具有選擇性、靈活性以及針對性等特點,而最重要的是合作式課堂具有長久性的重要特點。教學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課堂教學要保證信息的內外吸收。然而,從兩者的差異上講,合作式課堂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往往比較重視教學重點,這樣做的不足之處在于導致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
四、網絡探究性教學模式的研究
這種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研究性以及思維發展性等特點,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就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設計而言,許多教師的教學教案還不是很完善。網絡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教學的核心思想,新一輪的資源設計改革始終存在一些教育弊端。當今社會,課程變革在學習方面存在缺陷,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案例嚴重偏離了學生的思維。網絡學習平臺是基于教學模式存在的,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學習模塊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做好網絡信息資源的設計與應用,是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淺談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楊向前. 高考(綜合版). 2013(06).
[2]優化教學 體驗成功——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實用范例的設計[J]. 姚雪娟. 新課程(上). 2013(02).
[3]淺析基于問題解決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J]. 翁凌峰.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2(01).
[4]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王吉. 現代教育技術. 2011(01).
[5]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的思考[J]. 于洋鵬. 教書育人. 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