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雪
【摘要】在新課改的帶動下,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養成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認可與推廣,尤其是在中職德育課中的運用,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不錯。
【關鍵詞】養成 中職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82-01
現代職業教育模式要求理論以“必需、夠用、可教”為原則,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強調課堂結構的“職業化、模塊化、實訓化”。基于這樣的認識,中職德育課要以企業人才類型變化為導向,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生活。教師應該在備課及教學時將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將靜態的理論升華為動態的體驗式教學,由單一的注入灌輸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軌道轉變。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入社會,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促進學生的品德養成,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局面,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 的局面;打破以往教師“一統天下”、“一言堂”的權威,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突破以往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授課格局,促成以實踐為主的授課格局。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把養成教學和專業教學相結合,融為一體。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需要養成習慣。”而“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不言而喻,養成教學是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文從三方面講述中職德育課教學如何實行養成教學,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首先,養成教學要與主題班會活動相聯系。
班主任與學生聯系最緊密,對學生了解最詳細。作為德育老師我經常和班主任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組織教學就能有針對性。同時我校德育處每周都有主題班會,我在組織教學時就將教學內容與主題班會有機地相結合,例如在教《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和《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這二課時,我就和班主任一起利用《軍訓風采回顧》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規范》兩大主題班會組織教學,教學時盡量貼近學生,讓學生自己來體會良好形象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互相督促,時時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行為習慣是否良好,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德育課學之有用,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養成教學要與課外活動相聯系。
養成教學的觸覺要延伸到課外,一般來說學生完成了課堂任務目標也就形成了他們自己的作品,但是德育課學生的作品,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參與校內外組織的相關的活動。講授《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一課時,我與我校團委聯系,讓學生參加我校的志愿者活動,到青蘋果樂園看望智障兒童,去坎門夕陽紅敬老院幫老人干活,與老人聊天。這些活動,不僅肯定了學生的努力,也養成了學生敬老愛幼的好品質,同時學生自覺的將這種品質帶到學校和家里,讓老師和家長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變化。并且由于是全體學生參與,使團委志愿者活動的組織也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講授職業道德相關內容如職業形象、職業禮儀、愛崗敬業等時我利用學生去企業和幼兒園實習的機會,先讓學生學習企業和幼兒園的相關規章制度,再觀察這些企業員工和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形象、職業禮儀以及敬業狀態,然后要求學生在實習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回來時讓學生談實習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實習情況,再就職業形象、職業禮儀、愛崗敬業的重要性展開討論,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最后,養成教學要與專業教育活動相聯系。
例如在講授《發展職業生涯要從所學專業起步》,《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時,我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以及學校的校園網收集相關專業例如數控會計幼教等的信息資源,同時要求學生利用實習的機會跟各自實習的單位前輩探討本職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將課本中所涉及的任務,盡量與學生所學的專業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使用專業知識和展示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認清自己在做事中的差距,從而明確自己進步的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明確規定:“德育課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可見養成教學在德育課教學中地位之重要。所以筆者認為養成教學是目前中職德育課教學重要的的重要環節之一。
參考文獻:
[1]劉敏.體驗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田青.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
[3]張威.教師引導道德體驗學習——基于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探討[D].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