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妍
【摘要】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僵化,部分教師難以有效突破傳統模式的局限,長時間內運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非常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厭煩情緒,這種情況系就會大大降低課堂效率。本文就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改革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18-02
現階段,課堂教學屬于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必須要求初中語文教師真正樹立起科學化的學習觀以及評價觀,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化以及高效化。
一、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于突出人文特性
目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改要求方面存在較大偏差,著重強調語文所具有的人文性特點,把課堂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培養以及價值觀養成方面,卻嚴重忽視了初中語文的工具性特征,忽略課文講解,在基本知識積累以及基本技能訓練方面脫離語文學科應有的特點,逐漸將初中語文課堂發展為了辯論會,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過于注重教學形式
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過于追求教育工作的多樣化以及新硬化,不能夠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教學組織形式欠科學,最終造成課堂教學形式以及內容之間的脫節[1]。不管教學內容是怎樣都采用合作學習方式組織課堂,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學習到底需不需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小組交流期間的問題設置合理性與否,小組成員搭配環節的科學性與否,有沒有充分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情況等,而且也不能夠就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進行明確,難以進行系統化思考以及設計,最終依然會影響語文教學效果。
3.針對性不強
部分語文教師在初中課堂教學期間,當學生回答完畢之后,往往會采用你真棒以及真聰明等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但是一些教師已經將這些語言當做了教學中的口頭禪,不管是學生回答的有沒有道理,或者是學生答案有沒有錯誤,都會進行鼓勵。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課堂表揚形式是沒有針對性的,也難以通過這種鼓勵有效增強學生信心。
二、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
1.優化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選擇工作中,學校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生學習情況、教學進度情況與學生培養目標,就不同階段學校小學生提出差異化要求,并科學選擇教學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教學內容不斷優化的基礎性條件[2]。與此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必須要結合學生知識接受能力以及知識掌握水平等,對教學進度有一個全面了解。在實際教學內容講解的時候,必須要突出重點以及難點內容,做到主次分明,增強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師講課期間不可以將所有內容都全盤托出,必須要對相關內容進行重點篩選,然后對其實施詳細分析,給予學生一定的留白,使學生用于充足時間與空間獨立思考問題,積極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在進行朱自清的《背影》課文講解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是不需要就父親背景進行準確界定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定位父親背景,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此外,語言藝術屬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性組成部分之一,該藝術魅力的充分展示通常都需要教師的勤奮努力。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確保自身普通話流利水平,并發揮自己的幽默感,有效活躍課堂氣氛。
2.合理設計課堂環節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剛剛開始的時候,應該設計一個相對巧妙的導入,進一步進入真正教學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課堂導入不僅是課本內容導入,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狀態導入。從導入方式角度出發,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授《黃山奇石》一文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首先導入一些與黃山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可以用眼睛來游覽一遍黃山,進一步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輕松愉悅感,之后再巧妙導入課文。此外,語文教師也可以在課堂當中穿插相關的小活動,不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在短文朗讀比賽中,教師可合理選取小段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實施朗讀比賽,進而打破相對沉悶的語文課堂氣氛,還能夠大大拓展學生知識面,及時糾正學生朗讀錯誤,從而使學生可以加深對相關課文內容的正確理解。
3.豐富語文教學手段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到課堂教學手段的靈活應用,增強語文課堂的生動性以及活躍性。具體來說,語文教師需突破傳統形式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手段。在視頻以及圖片等方式輔助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多媒體圖片或者是視頻可以帶給學生視覺層面的極大沖擊,大大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音頻方式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朗讀模范,展現語言魅力。例如,《孔乙己》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展現部分圖片,增強孔乙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這種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更新自身語文教學理念,促進自身綜合素養水平的不斷提升,充實知識儲備,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意識,積極構建民主化以及和諧化師生關系,實現每位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大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加大素質教育的日益深入,為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初中語文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明玉.淺談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41.
[2]劉會芹.淺談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J].才智,2014,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