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卉
[摘要]闡述了“十二五”期間鎮沅縣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了經濟發展中依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十二五 經濟發展 現狀 問題 建議
“十二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在應對挑戰中負重前進、在經受考驗中突出重圍、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發內生動力,推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均衡發展,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為“十三五”的開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一)國民經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十二五”期間,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顯著加快、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測算,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12910萬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4倍,年均增長13.0%。
第一產業實現五年穩步增長。2015年,全縣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77267萬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6倍,年均增長8.2%。
第二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逐步增強。2015年,全縣完成第二產業增加值118072萬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9倍,年均增長19.9%。
第三產業成為今后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2015年,全縣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17571萬元,比“十一五”末增長8.9%,年均增長12.7%。
(二)農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
“十二五”末,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7091萬元,比“十一五”末的107557萬元增加189534萬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8.2%。
“十二五”末,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21228噸,比“十一五”末的83475噸增加37753噸,增長0.5倍;茶葉產量4219噸,比“十一五”末的1266噸增加2953噸,增長2.3倍;核桃產量4042噸,比“十一五”末的1195噸增加2847噸,增長2.4倍;油料3981噸,比“十一五”末的1560噸增加2421噸,增長1.6倍;烤煙30.84萬擔,比“十一五”末的22.08萬擔增加8.76萬擔,增長0.4倍;橡膠1589噸,比“十一五”末的570噸增加1019噸,增長1.8倍;甘蔗3.93萬噸,比“十一五”末的1.81萬噸增加2.12萬噸,增長1.2倍;咖啡936噸,比“十一五”末的241噸增加695噸,增長2.9倍。
“十二五”末,全縣實現牧業總產值78863萬元,比“十一五”末的30012萬元增加48851萬元,實現增加值48190萬元,比“十一五”末的18600萬元增加29590萬元。生豬出欄301218頭,比“十一五”末的186054頭增加115164頭,肉牛出欄14556頭,比“十一五,末的8310頭增加6246頭,肉羊出欄39125只,比“十一五”末的19983只增加19142只,家禽出欄1312535只,比“十一五”末的679527只增加633008只;肉類總產量25781噸,比“十一五”末的15172噸增加10609噸;禽蛋產量1804噸,比“十一五”末的819噸增加985噸。
“十二五”末,全縣烤煙種植面積達122490畝,比“十一五”末的70550畝增加51940畝;烤煙產量30.84萬擔,比“十一五”末的22.08萬擔增加8.76萬擔。實現烤煙產值43114萬元,比“十一五”末16269萬元增加26845萬元。為地方財政創稅9485萬元,比“十一五”末4028萬元增加5457萬元。
(三)工業經濟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動力
“十二五”末,全縣工業企業115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88708萬元,比“十一五”末的65790萬元增加122918萬元,年均增長24.6%。實現工業增加值67943萬元,比“十一五”末的21702萬元增加46241萬元,年均增長20.4%。
(四)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末,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6191萬元,同比增長30.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5882萬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7870萬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02439萬元。
(五)社會消費品市場健康發展,人民生活富裕
“十二五”末,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630萬元,比“十一五”末的50456萬元增加51174萬元,年均增長15.0%,人民群眾消費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十二五”末,實現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4元,比“十一五”末的11800元增加10494元,年均增長13.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7元,比“十一五”末的3138元增加5039元,年均增長21.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4574萬元,比“十一五”末的133226萬元增加151348萬元,年均增長16.4%;人均儲蓄存款從“十一五”末的6338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3461元,年均增長16.3%。
(六)科教文衛事業快速發展
“十二五”末,全縣科教文衛事業支出達58368萬元,占地方一般預算支出的29.5%。“十二五”末,全縣共有17.06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十一五”末增加0.8萬人;參合率達98.92%,比“十一五”末提高3.52個百分點;全年有64.72萬人次享受到醫療補償,支出資金7904萬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08萬人次5788萬元。
二、“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結構調整滯后,增長內生動力不強。一是資源型粗加工產業比重大,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二是支柱產業結構單一,目前鎮沅主要依賴黃金行業支撐。黃金行業的波動對全縣工業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左右著鎮沅工業經濟的發展運行狀況。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產業結構初級化特征明顯。
(2)投資增長與經濟增長不相協調。“十二五”末,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2億元,同比增30.6%,實現生產總值(G1)P)41.29億元,同比增11.4%。
(3)社會消費品市場受電商的沖擊較大。網店相比實體店,一是網店省去了繳納房租;二是網店省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費;三是網店不需要繳納稅款;四是網店面向的人群極為廣泛,不受地域的限制。由于電商的發展突飛猛進,物品相對于實體店價格更便宜,從而使商品具有了價格上的優勢,能夠銷售出更多的商品,使得實體店效益下降。
三、“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建議
“十三五期間,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
(1)要始終依靠項目帶動。以玉臨高速公路建設為重點,投資仍然是全縣穩增長、補短板、縮差距的關鍵。把握機遇,抓實生產建設,搞好要素保障,做好協調服務,順勢加快發展,全力奪取“十三五”開門紅。
(2)要培育達規升規企業的發展環境。各職能部門應高度重視規下企業達規入統培育工作,優化提升中小企業的質量和結構,充分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3)調優結構,加快產業體系建設開好局。堅持一產抓特色、二產抓突破、三產抓升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戰略舉措,全力推進“4+5+1”特色產業體系建設,力求擴量增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