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莉
【摘要】針對當前中職學生日常行為表現中客觀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經驗,分析不良習慣形成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促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常態化;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堅持才會有收獲。
【關鍵詞】中職生 行為習慣 培養
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學習群體,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入學后聽不懂課,自控能力差,煩躁、易沖動,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厭學心理嚴重,上課遲到、曠課,玩手機、睡覺,在校園里和公路上急迫猛跑,騎車、走路沒有右行禮讓,做危險動作,法律觀念淡薄,缺乏法律意識,甚至因一時魯莽、還會無知做出違法的事。學習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法。而這些問題對他們將來的職業發展,是極其不利的。????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班主任老師,如何培養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的重要課題。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對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本人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探究根源、對癥下藥
1、家庭原因。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從而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以及道德傾向。對于這樣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給他們溫暖,給他們鼓勵,同時對他們提出適當的要求,一步步引導學生養成成良好的日常學習生活習慣。
2、自身原因。有些學生沒能考入高中,使得他們自暴自棄、不思進取。而不愿參加中考的學生,很大原因是不想讀書,而選擇壓力相對較小的中職學校。他們素質普遍較低,缺乏自信、學習信心不足、怕苦怕累、道德缺失。對于這一類學生,班主任要通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來激發他們向上的熱情和集體榮譽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3、學校原因。一方面,“不好好讀書就去讀中職”成為一些初中班主任的口頭禪。放松對學生的要求,行為習慣欠佳已經成為中職學生的普遍現象。另一方面,學校為了招生,放低門檻讓學生入校,這樣使得生源特別復雜,學生良莠不齊,為了控流保學,學校不輕易開除或處罰犯錯誤的學生。以教育為主使得那些常被教育的學生認為校規不嚴,學校不會把他們怎么樣而不想去改變自己。我覺得基礎教育不能放棄一小部分不愛學習的學生,再者中職學校應該在招生的時候嚴格控制生源質量,要讓他們知道職中也不是混日子的地方。
4、社會原因。網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當今這一代人的生活。使得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生活無規律可言。甚至通宵玩手機,白天上課睡覺。有的學生互相比,看誰的游戲級別高。這樣使得上課玩手機的、睡覺的現象普遍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星期一至星期五禁止學生使用手機,讓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二、尊重關愛,有的放矢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人生”。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一個人受害終生;相反,良好的習慣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它告訴我們:“學生的行為習慣良好與否將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一生的發展”。因此,養成教育可以說是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基礎。要搞好養成教育我覺得應該做好如下幾點:
1、重視德育課程。德育課是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同時文化課、體育課、音樂課、藝術課等其他公共基礎課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道德情操。
2、關愛學生,積極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如經常開展籃球賽、排球賽、校運會、書法比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活動,活躍校園文化,用校園文化活動啟迪學生學習,增強學生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如植樹節活動、學雷鋒活動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3、重視學生的日常管理。制定好班紀班規。且持之以恒地做好檢查評比。強化班級考核,制訂班級考核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獎罰分明且要及時,確保德育工作有序的進行。
4、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力量,應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和自身素質。在教育理念上、技能上與時俱進,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家校互動,形成合力
1、建立與家長的聯系渠道,班主任要搭建一條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利用微信建立家長群,便于家長隨時與班主任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讓家長放心的將孩子交給學校。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學生自身約束和遵守,努力訓練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要讓學生自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如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愛護公物,確保養成好習慣。
2、對于一些問題學生,班主任需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與家長共同進行教育。總之要形成社會、學校、學生、家庭為一體的教育網絡,多了解學生,讓他們意識到有哪些不良習慣。從而有針對性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展養成教育,要講究科學的管理方法,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扎扎實實地把養成教育的各項要求融入到班級建設,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管理,融入學生的各項常規活動之中。并要長期抓、不斷強調。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
四、養成教育,任重道遠
加強中職學生日常習慣養成教育,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支持與配合。因此,在學校周圍應該不準予開設網吧、電游城等娛樂場所。家長不要給學生買智能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寒暑假組織學生勤工儉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