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嫻靜
摘? ? 要: 體驗式教育這一概念在教育的各個領域被廣泛使用并且發揮著影響。目前世界上很多高校已經將體驗式教育作為專門課程進行教育教學,并對體驗式教育進行專門的研究。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現在已經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在新形勢下培養學生在創業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 體驗式教育? ? 創業教育? ? 啟示
一、體驗式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意義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實踐研究的不斷推進,近年來體驗式教育理念成為一個新興領域。這一理念的形成理論基礎是構建主義,是建立在哲學、人類學及心理學等學科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學習理論。自從“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等理念在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1938年出版的《經歷與學歷》一書中提出來后,體驗式教育這一概念在教育的各個領域被廣泛使用并且發揮著巨大影響。目前世界上很多高校已經將體驗式教育作為專門課程進行教育教學,并對體驗式教育進行專門的研究。
所謂體驗式教育,其內涵是培養受教育者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的實踐能力。對于高校教育而言,其是對教育對象——大學生,讓其感知理解所處的環境,由環境引發情感反應,由情感產生豐富的聯想和領悟,從而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有所認識達到某種教育目的一種教育方式。關鍵是“先行后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體驗式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1]。多年來,我們提倡教育要“以人為本”,教育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獲得成長、成才的機會,體驗式教育強調的是給予學生獲得成長經驗的教育實踐活動,強調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價值體現,強調學生成長成才和個人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應該說,體驗式教育理念更深刻地詮釋“以人為本”的真正意義。高等教育中引入體驗式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體驗式教育力求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在實踐中獲得感受,每個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情感和認知體驗,以及學生相互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實踐互動情感關聯等具有生命意義的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建構,從而激發受教育者探究學習的情感認知和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更加熱愛學習,充分激發情感,提高認識,獲得更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
二、高校創業教育的形成和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提出“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這一新的教育概念,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并要求高等學校將學生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同時要求將它提高到與高校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內容涵蓋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2012年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占畢業生總數的1.6%,發達國家有的高達20%—30%,在創業教育方面,中國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僅有5%的大學生接受過體系不完整的創業教育[2]。
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現在已經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新形勢下培養學生在創業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我國高校開設創業教育的課程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夠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3]。高校創業教育目的是促使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在實踐中獲得體驗感受,激發產生創業創新的思想并通過實踐感受得到真正的體驗,創業教育是融會貫通于受教育者生活中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高校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的效果所在。
三、體驗式教育理念對創業教育的意義
傳統創業教育的模式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由于體驗式教育理念重在體驗,強調學生的心理、思想、情感的自主性,因此體驗式教育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在對學生的創業指導方面重視受教育者的主動參與、主動操作、主動思考的特征形成創業計劃,并且在創業籌備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強調“體驗”[4]。體驗式創業教育能夠激發受教育者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對于學生接受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著巨大的影響,對受教育者的創業激情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業水平。創業教育因體驗式教育這一理念的更新實現了轉變。
1.體驗式教育理念促使創業教育發生質的轉變。
(1)教育目的觀的轉變: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受教育者在體驗中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商業技能和管理方面的技巧和相關的政策法規等知識;在現實環境中塑造受教育者的性格、培養能力和學習興趣,培養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勇氣、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2)教育主體觀的轉變: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以生為本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體驗教育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感受,在體驗中自發探究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
(3)教育質量觀的轉變:從知識中心轉向能力為本。對于受教育者而言,在體驗式教育中,對于能力的培養遠遠超過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本身。所以,體驗式教育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突破傳統觀念,將教育立足點由知識講授轉向能力培養,這一點對于高職類學生學習創業實踐能力尤其有意義,如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成果開發與轉化能力等。
(4)教育模式觀的轉變:從課堂講授為中心轉向活動建構為本。體驗活動建構要充分體現學生的青春活力和豐富個性,有助于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2.基于體驗式教育理念,創業教育實現了五個有效結合。
(1)校內校外有效結合,資源共享。校內教育具有充足的教學設備設施和相應的教學師資,但是并不具有創業群體所需要的社會資源。所以,體驗教育在社會實踐方面,如拓展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孵化就業基地等社會資源,這些資源的共享實現了校內校外相結合。
(2)多重創業角色相結合,體驗不同。體驗教育讓受教育者體驗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角色,使學生獲得角色體驗的不同感受,這種個體的自我感受極大豐富了受教育者的創業角色體驗。
(3)多元化創業內容相結合,內容不同。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能獲得創業環境體驗、創業精神體驗、創業激情體驗、創業融資體驗、創業團隊體驗、創業申請體驗、創業營銷體驗、創業過程體驗、創業磨難體驗和創業成功體驗[6]。
(4)大眾化和獨特性相結合。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這是大眾化的面向全體的受教育者的創業教育,通過教育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另一種是個性化的,在大眾化基礎上對于已經在校進行創業實踐的在校生,培養其企業管理能力,促進創業企業的持續性發展這一個性化的行為。
(5)實踐活動不同方式相結合。在體驗教育過程中,教學目標是將教育融入活動中,如比賽、實操、競賽及創業實踐,這樣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將實踐活動的不同方式相結合的方式正是體驗教育的獨特之處。
四、體驗式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
體驗式教育給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理念,堅持在教育中以生為本,以尊重學生主體性為核心,將創業實踐和理論教育相結合,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突出創業教育。體驗式教育突破了傳統理論教學做不到的實踐感受,是在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指導學生創業教育方面綜合作用的體現,從而促進學生創業能力創業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1.打造培養方案。
在頂層設計中設立創業教育,把體驗式創業教育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把握好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及專業教育的關系,把三者合理規劃,統籌發展。正確處理好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關系,使大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同時接受創業教育,并且能夠在體驗式學習中激發創業的激情,從而在學習內容上銜接。
2.制訂政策保障。
從政策制度方面建立有利于激勵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制度保障,從校內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體驗式教育各個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選擇空間。在校內校外實現學分互認制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尊重學生個體的政策制度層面的開放靈活。例如制定各類創業激勵措施的政策支持,各種形式的教學方式的互認,完善各類創業制度的獎勵政策,并且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物質保障和經費支持。例如制定《學生創業與素質拓展學分管理辦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選擇參加多種項目,均可認定為選修學分。創新為創業教育項目開展提供資金資助??梢栽O立學生科研專項經費,制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管理辦法》,鼓勵學生科技立項。
3.部門協調管理。
高校學生創業教育涉及教務、學工、科研、團委等相關部門,這就需要相互協調,學校應該從學生創業角度進行統一協調,各個部門進行分工合作,成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和校外就業創業基地增加聯系,結合體驗式教育理念,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由于部門眾多,科研設置綜合平臺管理,分類管理指導,統籌協調。
4.建立實踐基地。
在校內設置建立大學生創業中心,建立創業孵化基地,設立科技園創業園等實踐基地,充分提供場地讓受教育者體驗式教育,基于體驗式教育的學生本人的實踐體會,實現創業教育的多層次、多角度、多類別的教育形式,將體驗式教育理念對運用到實踐中,達到創業教育的目的。
5.建立服務機制。
每所高校都需要在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中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建立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讓有經驗的老師和企業家進行案例指導,建立家-校-企連鎖機構,提供創業全程指導服務,及時提供政策咨詢[7]。讓學校和企業建立連接紐帶,班主任跟蹤畢業生創業發展方向,建立跟蹤反饋系統,完善體驗式教育理念的服務機制,建檔統計反饋信息,為創業教育開展提供重要參考,形成強有力的機制保障支撐系統,從而確保創業教育深入持久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林思寧.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麥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
[3]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Z].2012.
[4]張吉玉.大學生體驗式創業教育探討[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2).
[5]D·A·庫伯.王燦明朱水萍,等譯.體驗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唐果.大學生創業基礎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7]陳虎,羅興社.構建官產學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業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思政專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發展研究》(2018SJSZ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