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祥
摘? ? 要: 知識大爆炸時代,要適應未來,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創新、創造的意識和能力,這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廣的要求,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獲得的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自我訓練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鼓勵學生發展首創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學定教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方式,學生先學習,根據學生對新學知識了解、掌握的情況,教師再接著教學,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關鍵詞: 以學定教? ? 創新能力? ? 以人為本
學以致用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的教育思想之一。小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是實現中華民族科技強國、創興強國的傳遞者、繼任者。科技強國、創興強國的宏偉藍圖將會在他們的手中畫得更美、更加壯麗。那時的他們面對的不僅是知識的爆炸,更是創新的爆炸。因為,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創新、創造的意識和能力,這就對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學校提出了更高、更廣的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要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和獲得的過程,積極培養學生自我訓練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鼓勵學生發展的首創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學定教、自主學習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它和新課程改革高度契合,是符合“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更是發展過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在學生的再創造活動中構建知識,同化新知識,并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教學理念的。
以學定教,顧名思義是學生先學習,根據學生對新學知識了解、掌握的情況,教師再接著教學。以學定教不是簡單地對傳統教學順序進行調整,它是教學思想、教學本質、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深刻性、根本性的變化。以學定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權利、責任還給了學生,讓老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思考練習的機會,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以學定教建立在學生學習新知、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或點撥學生解決在自學中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改變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教師指揮棒進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被動參與活動的教學模式,讓教師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以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引領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真正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依據的教學觀念轉化。要真正做到以學定教、自主學習,需要重視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一切教學活動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以學定教,以學促教,以學評教。樹立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和設計教學活動,做到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室變學室,教材變學材,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起到激勵學生、吸引學生、指導學生、服務學生的作用。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自己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充分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學習。長期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對學生是有害的。第一,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第二,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而且教師講得越細,學生的依賴心理越強;第三,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句話,教師講得多、講得好會阻礙學生今后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角度設計教學方案,考慮教學結構,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以學定教,即先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后,在學生還有困惑、難解的部分找到下一步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找到抓手,開展有效的點撥和指導活動。
二、重視教材的重構,讓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看一節課成功與否,重點在于教學內容,所以組織或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整合教材。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安排(中高年級)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引申發展的,如兩位數的除法是在一位數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四則混合運算是在連加或連減后安排的;另一種是從生活實際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新知識,如分數的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平移等。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調、換、刪、増整合教材,讓學習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聯系起來,和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思維發展水平相適應,而且不偏離教材。這樣通過對教材的整合、挖掘和開發,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實物、情景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操作、思考、實踐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充滿活力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這樣,把學習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通過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和作用,讓單一、枯燥的數學學習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三、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革新創造的速度大大加快,精于發明、善于創造的高級技術人才將是行業發展的引領者。這種人才必定是思維高度發達的。數學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謹性為特征的一門學科,人們獲得或發現的數學知識都是推理思維的結果。思維需要數學,數學離不開思維。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問題。有人把數學教學比喻為“思維的體操”,這充分說明學生學習的過程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學生從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的過程。思維能力培養不是把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到學習方法,獲得探索能力,得到思維發展。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留給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實踐、操作、驗證等一系列數學活動,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已有的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和實際運算方法為基礎,通過推理、判斷,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解決問題,找到答案。另外,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要正視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他們還不能以純抽象的方式進行思維,往往借助形象的或直觀的與動作有聯系的表象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順應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從具體感性認識入手,加強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在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四、教師的主體作用不可短缺。
學生閱讀教材弄懂的不教,自己探究找到解決辦法的不教,學生之間合作探討弄清楚的不教,查閱工具書弄明白的也不教,這是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但是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該講的一定要,不但要講,還要講深講透。那么,什么時間講,講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講?在學生先期學習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講,學生講不明白,講不清楚,不知怎么講的地方教師再講。講不僅僅講題目,講出題目的答案,還要根據學習內容和程度,采取引導、點撥、組織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弄清楚未弄清的問題,當然難度較大的問題,即使引導后學生也難以弄清楚,教師則需要講授。難點、重點、易混點,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思維能力、思維方法的地方都是教師講解的要點。
以學定教,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服務學生,潛心研究、砥礪奮進,精心備課,讓每一節課都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董翠玲,張愛遮.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
[2]周麗.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22).
[3]陳根玉.如何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22).
[4]吳紅艷.“以學定教”視域下的三個轉變[J].教書育人,2016(13).
[5]陸永崗.小學數學教學以學定教的實踐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