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喬
【摘 要】高中生的身心發育和認知水平已經接近成人,他們已經具備清晰的抽象思維能力和一定的邏輯推理水平,因而如何激發出高中生對數理化學科的學習興趣將極大的影響高中教學的質量效果[1]。本文總結分析了學習興趣的內涵,并詳細分析了高中生教育教學的原則,從而提出了提升高中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教學策略,希望對當前高中生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學習興趣;高中生;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2-0137-002
【Abstract】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close to that of adults. They already have a clear abstraction ability and a certain level of logical reasoning.Therefore,how to stimulat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and chemistry will greatly affect high school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ffect[1].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learning interest and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detail,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self-confide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It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stude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Interest in learning;High school students;Education and teaching;Strategy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的個人偏好,個人總是會先關注自己所偏好的事物,并對其給與積極地響應和反饋[2]。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欲的傾向,是學生內在學習機制的自發動力。學習興趣按接收方式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學習興趣趨向,“直接”是指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強烈的興趣,“間接”則是指學生對學習結果產生強烈的興趣,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高中生的教育教學中若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能夠極大的提升高中教學的教學質量水平和教學效果。
1 學習興趣的發展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發展的、動態的、逐步進化[3]。一般來說,學生興趣發生的最初是對事物感到“有趣”,教師的教學就是從“有趣”開始,此時教學的課前導入問題應當小而具體、新而有趣、難易相當、富于啟發;隨后,學生有可能將“有趣”的學習轉變為自身愛好的“興趣”,興趣能夠促使個體對愛好的事物進行主動的深入了解和實踐付出;最后,當“興趣”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轉變為“志趣”,志趣是個人的人生理想和遠大目標與獨具特色的學習興趣結合起來的產物,是學習興趣質的飛躍。
2 提升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教學策略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興趣是公認的最好導師,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理論探究。如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逐步升級、提升學習自信心,是當前教育教學實踐所必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4]。本文從對學生的教學實踐原則出發,詳細探討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教學策略。
2.1 教學策略的實踐原則
高中生是具有獨立思想、獨特情感體驗的發展的人,對于高中生的實踐教學至少應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2.1.1 差異性原則
高中生的身心認知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不能采用“一視同仁”的無差異教學方法,這會導致與通用教學方法不相適應的學生產生不良的學習體驗,從而打擊了這類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展開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實踐,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是新課程標準下教育實踐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2.1.2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給學生提供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創造學生表現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學生主體”的教學課堂并不意味著教師處于置身事外的狀態,相反,教師是主導“學生主體”課堂的導師,只有教師發揮好了教學主導的作用,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出“主體”的學習能動性,“學生主體”在“教師主導”的控制下才能實現教學優勢和達成教學目標。
2.1.3 互動性原則
互動性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激發出學生課堂參與互動的熱情,例如布置課前任務、課中討論等方式,就是打造互動性課堂的有效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三維目標全方位關注學生的互動參與程度,確保互動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應該將互動性原則與“學生主體”結合起來,在互動性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引領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實踐。
2.2 改善高中生對高中學科學習內容的認知結構,提升學習積極性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將知識和認知統一起來,高中生的學習過程亦然。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出學科優勢,將具體的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換言之,即從數理化的具體知識內容出發,通過教學引起學生對數理化的學習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建立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基礎上的學科教學,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的數理化教學中,首先要改變的是高中生對數理化學科的畏難態度,對此,教室可以通過教學設計巧妙的“數理化”有趣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利用學習中的每一次成功的喜悅,刺激高中生的內在學習機制
創造成功的喜悅是激發出學生間接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數據分析得出,當前高中生對數理化的學習興趣整體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普遍學生數理化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成績不良造成的挫敗感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對數理化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應當抓住教學中的每一個機會,制造“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恢復對數理化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具體方法如下:
2.3.1 設立“夠得著”的目標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難易相當的學習目標,即只要學生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實現的目標,這是設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的“夠得著”類型的目標。學生通過自我努力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目標時,就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的喜悅”,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會增加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3.2 營造適當的“競爭”環境
同齡人之間展開的適當“競爭”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內在動力機制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設計適宜的競爭比賽活動,給學生創造產生成功喜悅的舞臺。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競爭,對學生的每一次成績或進步給與肯定和贊揚,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獲得極大地學習成就感、學習幸福感,此外,有效的刺激了其他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而提高了全體學生對具體學科的學習興趣。
2.4 課前導入巧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是教學初始的必要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在此時,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對“陌生”和“未知”的天性好奇心,巧創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步入教學知識的殿堂,幫助學生建立學科學習興趣。例如在高中化學的第一堂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場精彩的化學魔術,吸引學生的眼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刺激學生主動的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2.5 打造“互動性”課堂,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互動性”課堂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實踐新要求、新方向。“互動性”課堂與和諧的學習氛圍是相依相成的。“互動性”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自主性的充分表達和實現,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此,教師在教學課堂實踐時,可以通過巧設問題以引起學生主動思考、適當安排討論與總結來提高課堂的實時互動頻率,在這種互動的教學氛圍下,充分鍛煉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符合當前時代發展對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3 結束語
實踐證明,興趣對高中生的教學質量水平和效果能夠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建立起與學科知識相連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進而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孟顯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課堂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7):166.
[2]陳艷珍.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8(4):153.
[3]曹全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28.
[4]朱新偉.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J].魅力中國,2017(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