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摘 要:伴隨各高職院校如火如荼的教學改革以及職場、崗位英語提出的高要求,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英語教師唯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資源、信息技術的優勢,逐步實現信息化教學與高職英語課程的深度融合,方能實現高職學生閱讀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閱讀能力;培養
一、前言
隨著高職院校擴招,生源多樣化,高職學生文化成績參差不齊,偏科情況比較嚴重,尤其是英語普遍存在基礎薄弱,詞匯量少、閱讀能力弱,口語、寫作輸出少等特點。學生總以“英語基礎太差、單詞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等作為不學英語甚至放棄英語學習的借口。高職英語考試及格萬事大吉,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級考試B級考試即可的消極學習態度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英語無用論思想的蔓延,讓原本疲于學英語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弱,甚至不學。目前,社會崗位和職業需求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行業英語掌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及時改善此種現象,高職英語的教學水平,學生的英語能力令人堪憂。
二、高職英語閱讀存在的問題
1.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重語法知識點輕閱讀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重視語篇單詞、短語、句型、語法教學,往往忽視語篇整體結構分析,體裁、寫作風格賞析,更不用說推薦各種英語課外書籍供學生參考閱讀,學生的閱讀水平普遍偏低。學生的閱讀僅局限于課本、課文、知識面狹隘,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弱。此種輕閱讀、重做題和重考試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2.忽視學生英語課外閱讀
高職學生課外若能廣泛閱讀,既能豐富自身眼界和學識,又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一舉三得。據某院圖書館對學生一學期借閱書籍情況的調查和統計,學生借書頻率不高,即便借閱,言情、武俠小說占多數,經典藏書借閱量少,英語小說等書籍,除教師外幾乎無人問津。高職學生主要依靠手機閱讀,沉迷于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尚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上,學生被問到看過什么英語課外書時沉默。這是學生英語學習的短板,因不愿或者自我覺得看不懂而放棄英語閱讀,缺失足夠的英語閱讀輸入,何來語言輸出?
3.課外閱讀缺乏教師的指導
學生閱讀是自發、自為行為。英語教師很少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更不用說給予適當的指導。圖書館的英語書籍學生鮮有問津。電子閱讀中,140字的快餐文化,學生偶爾瀏覽,多為聽聽英文歌曲,小說閱讀少,至于吸收了多少有效信息無從考證。學生缺乏良好的知識養料,對于英語閱讀提升無從下手。
三、提升高職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
1.有機結合課內課外,充分利用自媒體,拓展學生閱讀范圍
針對高職英語課程課時少,內容多的現狀,英語教師可采用任務型翻轉課堂,將課堂與課外有機結合,實現課堂的有效延伸。信息化環境下,英語教師可利用微信及公眾平臺、QQ群等自媒體發布一些優秀的英語散文、詩歌、經典故事,由淺入深,題材多樣,讓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媒介進行討論、交流和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英語閱讀中的難題。課堂上,教師預留5~10分鐘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形式可多樣,朗讀、表演等,以個人或者小組形式呈現。教師將課堂上錄制學生分享的小視頻,分享在微信、QQ群,讓學生進行二次觀看,可發現自身閃光點和不足,學生也能逐步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和自信。
2.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重視語言輸出,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英語學習難在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唯有通過廣泛閱讀,夯實語言基礎,方能養成英語思維習慣。根據文秋芳(2008)提出的輸出驅動假設,輸出比輸入對外語學習的內驅力更大,可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教師鼓勵學生進行盡可能多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周而復始,學生輸出會越來越多。英語閱讀輸入和協作輸出是相輔相成的,學生通過協作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閱讀語篇結構、句式和邏輯構造。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參差水平,提供分級閱讀書目(目前很多英文書籍都有相應的分級體系,可對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前測,找準與學生水平相匹配的閱讀書目,做到有的放矢)。閱讀后的讀后感交流尤為重要,這是實現英語思維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多用英語進行寫作,進行作文自評和互評也是批判性思維提升的方式之一。英語教學中,閱讀寫作教學相輔相成,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并將學生優秀作品在微信和公眾平臺發布進行互相學習。
四、鼓勵同伴閱讀、小組合作,共同進步
英語閱讀材料看不懂,寫作任務完不成,這必將影響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因此,同伴閱讀、小組合作能緩解學生閱讀初期的焦慮和無目標、無法堅持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英語閱讀水平進行分組,可通過手機、微信和QQ群等進行閱讀打卡,督促學生堅持每日閱讀,貴在堅持。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學生堅持閱讀,閱讀水平得以提升,也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同學也能寫出一篇合格的作文。這就是堅持和同伴學習的力量。
英語閱讀教學應與時俱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優勢,利用微課、慕課等優質資源,豐富課內外的英語資源和教與學的途徑,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高閱讀、寫作水平,實現有效的英語輸入和盡可能多的輸出,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入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4-22.
[2]樓成芳.“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寫聯動活動設計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