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長青
內江市第六中學 四川內江 641100
學生在校的主要學習時間在課堂,但是經常有一些學生一堂課下來、幾堂課下來收獲很少,偶而出現倒還罷了,長期出現,后果可想而知。教師也有同樣的煩惱,幾堂課之后,發現原來估計學生應該掌握的東西,其實并未掌握,有些問題老師甚至自我感覺分析的很透徹、很清楚的了,但檢測發現學生依然不會,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怎么樣才能改變這一情況呢?我認為必須要改變觀念,整個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為學生的學習進行課堂設計。
學習的發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要使教學有效,就必須注意學生原有的基礎,了解學生常用的學習方法,了解學生學習該門功課的態度。然后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設計教學,從成功的學習開始。因而在教學設計中、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循序漸進,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采用小步躍進的方式進行教學,盡量讓學生從一個小成功走向另一個小成功。
由于現在是實行班級教學,一個班的學生參差不齊,因而不可能對所有學生采用統一的要求。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使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效果。因而必須考慮學生的差異,采用分層教學。這里面首先就有一個正確了解學生的問題,然后是怎么樣綜合考慮學生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的問題。分層教學的原則是讓不同的學生按不同的進度取得成功。要實施好分層教學,我認為應盡力做好以下幾點:
(1)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學習內容應注意難度的控制和較高要求的內容要逐漸達到,用學困生學習的步子,中等生的學習速度,先后達到優等生的要求。
(2)盡量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自定步子,學習個性化,學習才能符合每個學生自己的實際,達到因材而學。
(3)學習任務具有變通性。在制定學習任務也應不一樣,在作業量、作業的難度、知識的理解等方面的要求應具有層次性和變通性,以得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層次上取得成功。
(4)促進躍遷。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促進學生逐漸由低層次躍遷到高層次。如果沒有這種躍遷,那么分層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并主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生的學習放在核心地位加以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進入課堂是以一個完整的人進入學習過程的,人進來了,與學習有關的進來了,無關的也進來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肯定不能忽略這一點。我們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就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而不是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時,要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逐漸使學生的動機發展成為學習興趣。這樣在課堂上相對純化學生,使學生把更多的有利于學習的思想情感、行為帶到課堂上來,專注于學習內容、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教學設計應根據學習內容,符合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多變換教學方式、方法,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并保持積極的學習意愿。讓學生把學習作為他們自己的事,并主動的努力去做。如設計好教學情景,采用多媒體教學,多聯系生活實際和科技進展,多讓學生動手等,總之要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中心地位,盡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學習動機,主要是激發的內部動機,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和認識活動本身的興趣和愛好,并設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維持,不斷推動學習活動的進行。最難的是學習動機的維持。怎么樣才能維持呢?最關鍵是一定要幫助學生不斷取得成功。老師需要想盡各種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成功聽課、成功讀書、成功完成作業、成功應對檢測等等。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會取得成功的方法,這樣經過長期的心理沉淀才會形成學習的興趣,從而維持學習動機。因此要把學法指導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斷的取得成功。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認識到成功其實離他們并不遙遠,付出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回報,就不斷的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轉化為學習興趣。
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全方位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盡可能的讓學生的活動以學習為中心展開。我個人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準確的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基礎和習慣、對待所學內容的態度等情況,以利于分層教學和正確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經常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學習進度等,才能在指導時具有針對性和更有效果。
(2)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經常性的進行學法指導。現在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完全靠學生自己去探索,肯定要走不少彎路。因此教師必須加強指導,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
(3)學習動機的激發和興趣培養。
(4)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根據教師的評價信息,調整自己的學習。在教學的評價上,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哪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就多鼓勵多指導學法,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
(5)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學生的學習具有他控性,并且學生的自控能力畢竟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還需老師和學校的管理和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嚴格和科學的管理。
(6)融洽與學生的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信服,才會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師的導才會深入學生的內心,才會有效。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作老師的要不斷學習,改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一切為這一目標服務,這樣才有助于提出高課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