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十三五”時期的重點任務,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方略,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2017年,云南廣播電視臺在積極探索如何將廣播電視的覆蓋率、影響力、可信度拓展到“精準扶貧”工作,如何在融媒體時代助推云南省委、省政府將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以及如何踐行“精準扶貧”中的主流媒體責任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實踐經驗。筆者認為,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要在“精準扶貧”領域更廣泛地調動和發揮媒體作用,就必須通過與新媒體的深度結合,才能實現價值再造。
關鍵詞 融媒體;精準扶貧;價值再造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2-0053-02
云南省是全國貧困面積最大,扶貧難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的“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的重要指示,緊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扶貧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讓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加快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精準扶貧之路,成為“中國式扶貧”的典范①。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作為主流媒體、輿論陣地和宣傳主力,2017年,云南廣播電視臺圍繞“精準扶貧”走出了一條價值再造的探究之路。
1 云南廣播電視臺圍繞“精準扶貧”展開的價值再造實踐探索
2017年是云南省實現全面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云南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脫貧攻堅的相關宣傳報道工作,多次專門主持召開宣傳會議,根據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的統一安排部署,對脫貧攻堅等工作做出全面宣傳部署。
1.1 加大常態化傳統媒體報道力度
廣播方面,新聞頻率、經濟頻率、交通頻率等多個頻率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砥礪奮進的五年”等專欄、推出大量系列報道,加大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傳。
電視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大版面、高密度進行“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用電視語言講述“云南故事”。全媒體新聞中心在重點欄目《云南新聞聯播》中長期開設“脫貧攻堅進行時”“駐村扶貧日記”等欄目,派出骨干記者深入基層、蹲點采訪,以日記體的形式推出了大量紀實類系列報道,以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脫貧攻堅工作,敘述干部群眾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截至2017年9月初,《云南新聞聯播》《云視午新聞》共播出有關“脫貧攻堅”內容的時政新聞、主題報道、動態消息共1 031條。其中,多條新聞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重點新聞欄目中的播出,特別是2017年6月6日《新聞聯播》播發的《云南文化產業引領脫貧》的新聞,全面反映了云南省推動文化造血,以文化產業引領脫貧的做法,擴大了云南“脫貧攻堅”工作對外宣傳的影響力。
201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舉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精準扶貧”專題宣介會,會上播放了云南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專題宣傳片《精準扶貧——不讓一個民族掉隊》,引起強烈反響。
此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央電視臺與云南廣播電視臺合拍云南扶貧攻堅重點紀錄電影《落地生根》。該片還套剪成八集電視紀錄片,目前全片已剪輯完成,共計320多分鐘。
1.2 創新報道方式,用“互聯網+”思維助力“精準扶貧”攻堅戰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上升到國家級戰略,“互聯網+精準扶貧”已成為貧困地區后發趕超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
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與公共頻道共同成立的云視聯合傳媒公司推出“電視+互聯網+垂直化服務”的理念,從區域旅游、農特產品、民族文化三個維度對傳媒行業助力“精準扶貧”進行了探索和挖掘。區域旅游方面,O2O旅游平臺“大馬旅行”與宣威市和新平縣合作開發旅游路線,推出了“宣威火腿美食之旅”“探秘哀牢山 相遇花腰傣”等主題,通過10期電視新聞欄目植入和線上H5專題、公號微刊、微博、線下新聞熱線、會員中心推廣等方式形成立體式的宣傳,先后組織旅游團12個,游客2 000余人。高原特色農產品方面,推出電商品牌“碼上鮮”和“條碼精選”,深度挖掘地州豐富的農特產資源,打造“賓川葡萄”“華寧潘溪果”“大姚核桃”“版納小苞谷”等單品并策劃了“周末下鄉去賓川過葡萄節”“潘溪果代言人”等活動,在活動中配合電視、網絡直播開啟雙屏搖獎、限時商城秒殺、用戶代言、線上投票評選等融媒體互動手段促進線上銷售。民族文化方面,2017年4月26日,云視聯合傳媒舉辦了三臺鄉“彝族賽裝節”慶祝活動和相關融媒體宣傳,吸引了4萬余人前往三臺參加慶祝活動,其中外來游客達2萬人次以上。在宣傳中,還使用了航拍等手段進行網絡視頻、微信、微博同步直播,同期收看人群超10萬。電視新聞和公號微刊以“世界最早時裝節在云南”為主題進行了宣傳報道,在對大姚三臺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拓寬了當地優質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
1.3 全面調動新媒體傳播手段協同作戰
2017年初,云南網絡廣播電視臺網站設立了“網絡扶貧全面助力計劃”“精準扶貧”等專題,分別通過云南網絡廣播電視臺網站、兩微一端對外宣傳“脫貧攻堅”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
此外,云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依托自有的“七彩云”融媒體平臺將各頻率、頻道“脫貧攻堅”新聞資源全面整合在同一個數據庫平臺,優化新聞內容制作、存儲、分發流程,多種表現手法并用,助力營造全省“脫貧攻堅”濃厚輿論氛圍。“七彩云”是云南廣播電視臺耗資億元打造的基于媒體服務的云平臺,平臺內提供多項領先的媒體生產加工、直播、粉絲畫像、精準推薦等產品,是目前全國最大、技術最新的媒體云平臺之一。
1.4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宣傳
活動
云南廣播電視臺經過認真研究策劃,計劃2018年在云南衛視等電視頻道開展免費播出“以生態云南、天賜珍品”為主題的精準扶貧公益廣告宣傳活動。公益廣告將安排在云南衛視免費播出,云南廣播電視臺下屬新媒體端推送。
2 主流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關于“精準扶貧”價值再造的思考
媒體的競爭、成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樹立,說到底考驗的就是媒體的價值觀。在互聯網時代,價值觀需要探索新的實現方式實現更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1 媒體思維必須緊跟國家戰略,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思想內涵
“精準扶貧”是對傳統扶貧思維的創新和補充。這一重要思想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這一變革的背后是國家“從唯經濟增長到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的轉變。作為主流媒體,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這一政策變革背后的深層思想根源,才能跟上國家扶貧工作指導思想的轉變,從而更好地發揮媒體優勢,推動社會治理。
2.2 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手段搭建農業、產業、旅游業、服務業等平臺,打破貧困地區信息不對稱的發展瓶頸
信息匱乏既是貧困產生的根源之一也是貧困導致的問題之一,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精準扶貧”首先要暢通信息渠道,打破貧困落后地區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現狀。貧困地區因經濟落后,往往無法成為新興媒體重點發展和覆蓋區域。而傳統媒體具有覆蓋面廣、公信力和影響力強等優勢,但必須借助融媒體資源實現交互性和及時性的價值延伸。
2.3 調動融媒體力量,發揮主流媒體公益性,關注貧困兒童青少年,關注貧困婦女和性別平等問題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貧困婦女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對象,同時也是參與扶貧開發的主體。只有婦女脫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農村家庭脫貧。
2016、2017兩年,云南廣播電視臺先后組織了近200名師生、家長及村干部到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大姚一中等多所高校、職業技術學校和高中參觀學習,組織學生和家長參觀動物園、乘坐地鐵、觀看4D電影等,大大開拓了家長及孩子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繼續求學深造和改變命運的動力。這一活動成為云南廣播電臺調動媒體力量關注貧困兒童青少年的成功案例。
此外,在融媒體方式下,貧困戶或村的需求可“精準”發布在網站或App中,主動尋求社會群體的捐助;社會群體可主動捐贈物資資金,貧困戶進行申請,由捐贈人“精準”選擇捐贈對象。
歸根結底,傳統媒體以融媒體方式推動公益事業和“精準扶貧”,帶來的不僅是平臺融合,更帶來了人的融合、資源的融合、渠道的融合、資金的融合,從而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再造。
注釋
①搜狐網:《云南扶貧成為“中國式樣扶貧”典范》,2017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