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知識產權對一個國家越來越重要。美國、日本知識產權制度各有特點,都有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我國應繼續在知識產權管理中進行改革,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關鍵詞】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管理;特點
一、概述
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紛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加強其競爭優勢。知識產權制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成為了世界各個國家普遍遵循的一種法律制度。同時,也成為了國家間經貿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基本規則。各個國家不僅依靠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本國的創新,也在知識產權制度的支撐下,分享著全人類的創新成果。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促進開放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地位更加突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引領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其作用也日益凸顯。為此有必要對世界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進行分析,從中吸取一些好的做法。
二、美日知識產權制度的特點
(一)美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特點
1.在制定憲法和安排憲政的過程中做了預設
1787年頒布的《美國聯邦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體制,第8條授予國會的立法權之一就是:“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根據憲法的規定,國會在1790年頒布了美國歷史上的首部專利法《An Act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useful Arts》,簡稱《1970年專利法》。根據該法案,由國務卿、司法部長、國防部長組成的專利委員會專門負責專利審查,從專利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上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對專利制度的重視程度。美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在制定憲法和安排憲政的過程中已經做了預設。
2.多部門協調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美國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如下:專利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國會負責;涉及專利的案件由聯邦各級法院負責審理;專利的審查、公開等事務性工作由美國專利商標局負責;版權的申請、登記和審核由美國版權辦公室負責;知識產權方面的國際貿易談判和“特別301條款”的執行由美國貿易代表署負責;對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進口商品的案件,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擁有管轄權;對準備進口美國的假冒商標的商品或盜版商品,美國海關有權扣押。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機構,如國防部、能源部等各自的專利管理部門。
3.注重對本國利益和海外知識產權的保護
美國專利法特別注重對本國利益的保護,尤其是對跨國公司利益的保護。美國企業對于不可獲得專利法保護的技術都不對世界公開,而美國企業卻可以從其他國家申請專利18個月后公開的文件中獲取新技術信息。
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保護美國在海外的知識產權,為此制定了相關法律,如特殊301條款。特殊301條款是指經《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修改補充后,美國貿易法在原“301條款”的基礎上新增加的“1303節”,其標題為“確定拒絕為知識產權提供充分、有效保護的國家”
4.可申請專利的對象幾乎沒限制
在美國,可申請專利的對象領域廣、涵蓋范圍寬,專利申請五花八門,幾乎沒什么限制。這種專利制度能最大限度對創新進行保護,對科技創新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日本知識產權制度的特點
1.精細的法條設置
日本在明治時期(1871年)就有了專利制度,經過近150年的發展,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日本的專利制度是由被稱為“特許”、“實用新案”、“意匠”的三種類型的專利制度組成。每種類型的專利制度又有不同位階的法律法規組成,這樣便形成了多樣而又精細的法律體系。在每一部法律法規之內,又有比較復雜的條文,這些條文表達精確而且邏輯嚴密。
2.科學的管理制度
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制定、修改和解釋,知識產權申請的受理、審批等由專利局負責。著作權的管理由文部省負責。知識產權相關的調查研究由知識產權協會負責。知識產權的咨詢、維權等事宜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負責。
3.不同類別的專利可以相互轉換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類型的專利在滿足相關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比如某個發明專利申請沒獲得通過,可以在收到駁回通知之日起30日內轉換為實用新型申請。
三、美日知識產權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推動知識產權管理改革
當前,我國國家層面知識產權管理涉及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10多家部門和單位,存在“各管一攤,分立并行,職能交叉”的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管理和審批;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負責商標(包括地理標志)的注冊和管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負責版權相關管理;農業部負責草本的植物新品種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相關管理:國家林業局負責木本的植物新品種相關管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相關管理。除此之外,海關總署、文化部、科技部、商務部等分別承擔與其業務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知識產權管理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繁多,不容易協調;“多頭分散”管理容易造成各部門出臺的政策目標不統一、內容不銜接、實施不協調等問題;分散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與企業對知識產權一體化服務的需求嚴重脫節;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在與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時,不得不面對多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而我國在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時,也需要多個部門參與,容易造成發聲不一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推動知識產權管理改革。
(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
美日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經驗和做法,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我國在知識產權侵權賠償的額度上較低,雖然幾次修法有所提高,但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法定標準還有可提升的空間。其次要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另外還要提高知識產權總體質量,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從數量龐大到質量強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中國已經加入了眾多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上已經實現與國際接軌。而從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改革維度來看,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的是什么樣的體制更適合我國的國情。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做法可以作為我們參照或參考對象,但未必一定要和某些國家保持一致。對于知識產權管理來說,從權利人保護及整合行政執法資源,建立相對統一的管理機制可能會更高效,對此可以采取試點。
四、小結
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有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分析發現這些國家都有協調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而我國還存在“多頭分散”管理,部門間不協調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管理改革,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