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海燕
摘 要 語文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收獲到知識,更要讓學生受到教育。一節好的語文課就應該是一部好的戲劇,不是技術,而是藝術。而課前的導入,正是開啟一堂藝術之課的鑰匙。導入得好,一節課便能在學生的激情中悄然而過,收獲滿滿;導入得不好,一節課便在老師與學生的不契合中慢慢熬過,效率不高。
關鍵詞 語文;導入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O615.12,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225-01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老師所說:“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導入就更要花心思、下功夫去構思、設計,爭取在一開始便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自然流暢地進入課堂。
一、導入要圍繞教學,為教學目標服務
一堂課的導入設計,必須要依據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不要讓導入偏離本節課的目標,要切實和文章的內容緊密相關。因此,在設計導入語時,要能與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緊密聯系起來,能以取得有效的學習效果為目的。
例如課文《多收了三五斗》,這篇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初期江南農村為背景,通過舊氈帽朋友們“豐收成災”的遭遇,多方面寫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農民只能更加不幸與無奈的原因,描繪了舊中國農民共同的悲慘命運,表現了作家對鄉村、對農民真摯的同情,讓我們體會到作家對當時社會的憤恨之情。因此,導入語可以選擇為:同學們,今年風調雨順,你家的糧食大豐收了,你們的心里一定很高興吧?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糧食豐收了,卻一點都樂不起來,反而要愁眉苦臉的,你們信不信?不信就一起來看看舊中國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這樣的導入圍繞課堂內容和目標,為接下來的內容學習做好了鋪墊,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二、導入要切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他總是常常去認識它、研究它,積極參加有關這方面的活動。”因此,加強課堂的趣味性,特別是在課堂開始就能激發起學生對這節課的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春天的圖片,播放與春天相關的歌曲,營造一種充滿春意的意境,把學生帶入到春天那五彩斑斕、生意盎然、溫馨恬淡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發起學生多春天的感觸,這樣首先為學習課文打好了感情基礎,下面的課文學習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導入要注意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語文課堂的導入形式本身也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有選擇地運用不同的導入形式,讓學生對新的每一節課都充滿著神秘感,以免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
比如九上幾篇課文《創造學思想錄》《學問與智慧》,在學習《創造學思想錄》時就可以運用名言導入法: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今天我們來學習《創造學思想錄》,你一定會得到很多的啟示。在學習《學問與智慧》時運用“溫故知新”導入法:學習《創造學思想錄》讓我們懂得了創造性思維就是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就是智慧,“智慧”是怎樣來的呢?是否人生下來就有智慧?智慧與學問有何區別與聯系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問和智慧》一文。這樣變換著運用導入方法,既讓學生對每一節課都保持著神秘的期待,又保持著每一節課的與眾不同,讓老師和學生在每一節課的獨特中感受悟著語文教學的魅力。
四、導入要講究簡潔明了,精干短小
導入屬于開場白,是教師在開始講授新課之前,精心設計的一段簡練、概括的教學語言。因此,在設計導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它的定位與功效,注意簡潔明了,精干短小,讓導入既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課堂內容的興趣,又不能過多地占用課堂的時間,避免喧賓奪主。
比如,在學習《飛紅滴翠記黃山》這篇課文時,設計的導入為:(1)有哪位同學去過黃山,作簡單的介紹。(2)播放有關黃山的風光片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播放有關黃山的風光片時就要注意選擇,有關黃山的風光片太多,有長有短,我們這時就要選擇大概在3分鐘左右的短片,這樣既讓學生大概領略到了黃山的優美風光,但又不能讓學生具體了解,這樣就能激起學生對黃山風光的興趣,從而順利地導入到課文中對黃山風光的具體學習,滿足學生的好奇,產生了導入該有的作用。
總之,我們要重視導入,明確導入對我們語文課堂的巨大作用,爭取用精彩的導入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堂充滿興趣、產生期待。同時又要結合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實際和導入語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地位,靈活地選擇導入,注重導入的啟發性、趣味性,讓我們的每一節課的導入都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撥動學生的心弦。
參考文獻:
[1]李觀蕓.讓創新之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J].江西教育,20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