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飛
摘要:教學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果,效率越高,效果越好。教學效率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效率,它是師生雙方互動交流結果的一種呈現方式,既涉及到教師的教,又涉及到學生的學,更涉及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和滿意度。
關鍵詞:和諧課堂;自主解決;個性展示;改進結構;提高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提高整個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的核心。我覺得提高課堂效率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和諧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教師高高在上,不容學生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抑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應從神圣的講臺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讓學生感到自己處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之中,創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2、關注全體發展,引發學生爭論
學生是學校的財富,而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參差不齊,反映能力也有所別,有的懶惰,有的膽怯,有的不善言辭,教師要讓學生逐步感受到無拘無束,才能袒露心聲。尤其是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心理很自卑,上課不發言,往往被教師忽略。我們不妨在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即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答對了,就立即加以表揚,然后逐步加在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低落的學生在課堂也活潑起來。同時要給予一些激勵性評價,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你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讓學生從心理上感受到進步。為了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可以在課堂讓學生自由發言,不受約束,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3、提出不同問題,學生自主解決
以往教學中,教師總是一手包辦,全堂滿灌,學生大腦處于一種抑制狀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教師占據了大量時間,浪費了許多學生自主發展的資源。我們應樹立“我的課堂我作主”、“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的觀點,將時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腦、動口。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安排得當有序,作一個真正的好導演。要啟發誘導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會提問題,并且能自行解決,逼著學生去學,享受獲取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4、個性才華展示,總結提高素質
課堂真正活起來,需要學生個性的張揚,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說的機會。小組成員典型發言,不點名發言,隨意發言,都是學生個性張揚的好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機會,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5、改進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其次,要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瘜W教學的方法很多,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再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最后,要精講例題。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去,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6、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舊知復習要做到“精練”和“實用”。 所謂“精練”就是該復習的舊知就復習,不該復習的舊知就不復習。要做到“精練”就必須精心挑選復習內容,不要面面俱到。所謂“實用”就是復習的知識要對學生學習新知能起導引作用,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新知的引入要體現“自發”和“自然”。新知的引入應當由疑引入,讓學生在探索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而且呈現的過程要自然,要同實際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由教師把課堂上要研究的問題直接呈現給學生。再次,問題的解決要體現“探究”和“原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師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所謂 “原創”,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不是由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而是由學生通過討論、研究、操作等學習活動自行解決。只有這樣學生的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最后,新知的鞏固要注重“及時”和“高效”。我認為,一是練習要“及時”,在教學中要力爭做到讓學生邊學邊練、邊練邊反饋。二是練習要“高效”,習題要精心挑選,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練習內容的設計就要緊緊扣住知識的本質、知識的要害。
總之,只要教師真抓實干,銳意進取,觀念不斷轉變,理念不斷更新,思路不斷活化,視野不斷拓寬,協作不斷增強,能力不斷提高,就能有力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切實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探究[J].劉淑俠.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0)
[2]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芻議[J].陳建.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5)
[3]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陶建.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10期
[4]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J].吳素蘭.考試周刊 2014年50期
[5]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促進策略[J].蔣本海.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2)
[6]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控策略[J].陳冬.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