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摘要:加強德育教學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不斷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的有效性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有效性
0.引言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修訂)》明確指出:德育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但就目前來看,部分教師在德育教學中依然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機械式的向學生灌輸知識,缺乏實踐,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德育課教學效果不佳。新形勢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要求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能力過硬,同時還必須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和品德?;谶@種人才培養規格的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就必須優化德育課教學,革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地方,就目前來看,不少學校注重的是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對德育還不夠重視,德育課課時有時被擠占,也沒有將德育教學與學生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由于學校對德育教育的不重視,就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不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
1.2教學方法落后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方法,但是,就目前來看,德育教育方法依然比較傳統,不少教師在課堂上仍然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教學比較機械,教學過程中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導致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德育課的功效難以實現。
1.3專業的教師不足
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中,教師發揮著重大作用。教師的能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德育效果。目前來看,中等職業學校缺少德育專業教師,現有的教師的教學水平略顯不足,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是按照前人的經驗來教學,不懂得創新。同時,有的教師責任心有待加強,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教學,只管教,不管學,以至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不了解。
1.4教學評價的缺失
就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來看,教學評價一直處于缺失狀態,主要表現在: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師在考核學生德育水平的時候主要是依靠考試,只要學生成績達到一定分數即可,而這種考核評價方式很不客觀,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德育水平。
2.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是德育改革的重要內在,是有利于學生的更好發展。而要想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須認清當前德育課教學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加以完善和改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1提高認識
德育對學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通過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形成優良的品質?,F行社會形勢下,對復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基于社會人才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德育課教學,明確德育課教學目標,保證課時,將德育課全面落實下去。
2.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中,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早已不適合德育課教學的需要,而要想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認識到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性,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1]。如,在學習有關“集體榮譽感”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集體榮譽感”這一知識展開討論,讓學生去探究何為集體榮譽感?如何培養集體榮譽感?在這樣課堂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集體榮譽感。
2.3革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德育課教學的需要,基于新時代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要想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革新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案例分析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參與式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優良的品德。以多媒體教學方法為例,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置德育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與德育情境中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2]。
2.4加大專業教師的培養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組織者、引導者,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有利于德育教學的高效開展,推動學生的更好發展。首先,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現有教師的專業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強職業素質教育,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作為教師,更要不斷學習,深入剖析德育精髓,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學,引導學生全面發展[3]。
2.5優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做好教學評價工作,可以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方便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完善和改進,從而實現高效教學。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優化教學評價十分重要。一方面,結合德育目標,明確教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完善教學考核方式,既要注重學生德育理論的考核,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德育實踐的考核,可由教師設置相應的情境,由教師對學生在德育情境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4]。
3.結語
綜上,新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方法、理念已經不適合當下需要。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5],廣大德育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理念、優化方法,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參考文獻:
[1]趙朕博.淺談如何加強中職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2015(20):66-67.
[2]沈雁.職業院校德育課有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教師,2014(29):16-17.
[3]師苗偉.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有效性的探析[J].考試周刊,2014(49):169-170.
[4]李金德.中等職業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學的實現途徑[J].文教資料,2009(31):124-126.
[5]《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修訂)》(教職成[2014] 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