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男
摘 要:回看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涯,都是在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手段下,處于被灌輸知識的位置,不斷地通過識記、模仿、背誦,再用題海戰術鞏固強化,日復一日地不斷循環這種方式。受這種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大腦基本上很少有思考的時間,思維長期僵化,更不用提形成批判性思維了。然而創新早已成為時代新的主題,相比傳統思維,批判性思維才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大學生作為職業的學習者,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批判性思維也是他們必須要學習好的基本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含義;重要性
一、批判性思維的含義
什么是批判性思維?有人說,批判性思維就是批判,就是要對他人進行批評指正;也有人說,批判性思維是辯證性的思考,主張從正反兩方面來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維就是創造性的思維,讓我們有新主意和新想法。為了便于理解,我想先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什么是批判性思維。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期間,有這樣的一條微博被瘋狂轉載:@達能數碼:假如本屆倫敦奧運會結束時,中國代表隊能在金牌榜上排第一,現決定:參與轉發本微博并關注@達能通訊,并@4個好友,前2000名轉發的每個人送一臺iPhone4S。2000名后的每個人送一個金士頓8g U盤。絕對真實!不玩文字游戲,參與的每個人都有得送!歡迎截圖!絕不食言,說到做到,中國加油!
大家看完后是不是會毫不猶豫的轉載呢?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轉發就得獎品是否太過容易?這條微博目的就只是為了慶祝中國隊金牌榜第一?達能數碼真的能送出總價值10多億的手機?如果你能問出這幾個問題,應該就不會那么著急的去轉發了。后來的事實證明,該商家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奧運會而進行“騙粉”博關注,而不是搞什么慶祝,更不是給消費者送福利。既然這樣,點點鼠標就能獲得iphone4s或U盤的好事實在是很難發生啊。可是就是這要一個簡單的騙局同樣是蒙到了許多人。根據新浪官方數據統計,就是這條微博,轉發數2904條,評論數1162條,看來,相信“天上掉餡餅”的網友們并不少。如果你沒有轉發這條微博,并且能夠有理有據的說出相應的不轉發的理由,便說明你在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了。沒錯,這就是批判性思維。
其實,很多學者對批判性思維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而在這諸多的概念中又以美國人羅伯特恩尼斯的定義最為簡潔而著名:“Critical thinking is reasonable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在這里,恩尼斯既沒有提到要批評指正他人,也沒有說要從正反兩方面辯證思考問題,根據恩尼斯的定義,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要做到兩點,第一、reasonable,即理性的。舉個例子,老王問老李為什么說他胖了,老李回答道,看看你的腰帶,都要扣不上了。還有你的衣服,比以前穿起來緊了。根據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恩尼斯定義里的理性,即“要有理由”。我們應該要有理有據地表達、思考和判斷,而且支持我們的理由和證據應當合理。也就是說,我們的信念和行動要有理由,而且要有好的理由。第二、reflective,即反思性。還記得某天一大早,我在開心網上看到一則關于郭美美登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轉貼,該轉貼還附上了雜志封面的截圖。當我興致勃勃去查看當天的時代雜志網站,結果既沒有在當期找到,之前的幾期也沒有。可是當時開心網上的那則轉貼已經被無數人評論,一如既往的全是指責和辱罵,其中竟然只有一個人質疑圖片的真實性。可見,謠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數人相信謠言。“批判”這兩個字容易讓人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的產生誤解,所以,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批判性思維中,反思的主體和對象都是我們自身,是我們對于自己和自身思維的反思,而不是去批判他人。其實,批判性思維不是去發現他人的錯誤,而是要求我們不要讓錯誤的體系進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反思自己的思維。這個觀念和決定是不是合理、該不該接受,并不由他人來決定,而是由我們自己經過反思來決定。所以當你毫不猶豫的指責郭美美時,便說明你被自身欲望所牽引,沒有過多的考慮就去行動了,根本沒有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而那位唯一提出質疑的網友,卻能夠通過合理的反思辨別其真假,知道相信什么,再決定做什么。
當然批判性思維遠比以上所舉的幾個例子要復雜得多,試想一下,怎么去反思,怎么去質疑,怎么去做出合理的決策等問題,這其中的問道都需要仔細琢磨。
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與批判性思維接觸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因為批判性思維確實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大家更多的幫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維能夠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觀,幫助自己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程度都不一樣,看待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有這樣一則新聞:公交車上一個女孩因為沒有讓座而被老人打,當時在網上引起熱議,現在來看,如果老人當時能夠利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分析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暴力事件了,這起事件可以從多個方面去分析,第一,女孩的確因為身體不適或心情不好沒有讓座,女孩可能就像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里面由高圓圓扮演的女主角那樣身患絕癥;第二,女孩真的不愿意讓座并且也沒有讓座。如果是這樣我們僅僅也只能從道德層面來對她進行教育,而不能對她進行指責甚至毆打;第三,那些指責女孩不讓座的人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下“自己的言論是否是一種道德綁架”?所以在對待問題時一定要理性分析,從多個角度分析,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觀才會向著更接近真理的方向靠近。
三、如何樹立批判性思維
回想現在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傳統思維一直在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批判性思維發光的時刻卻寥寥無幾,從小學開始,接受九年的義務制教育,從好的方面來看,它讓學生學會了讀、寫、算,培養了最初的學習習慣,但是,另一方面,為了考上初中,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去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地跟著死讀書,讀死書,在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時期,早就僵化了思想,呆板了行為。料想大部分學生的人生第一課都一樣,老師要求上課回答問題時要舉起自己的右手,你當時是否反問過老師,為什么要舉手?舉左手行不行?可不可以直接站起來回答呢?當然,可能是學校統一了這種秩序,然而往深層講,從一開始學校就不重視思考,沒有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有必須這樣做。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這句話提示我們可以通過提高知識儲備來提升自己的思維,比如學習歷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發展規律,從中可以大約知曉今天的一些事物的發展趨勢;又如學習哲學可以開放思想,當你陷入死胡同時,哲學可以解放內心,讓人超然,不至于造成像馬加爵事件那樣的悲劇。閱讀可以幫助人們走出狹隘,走出迷茫。只有多讀多想,學生才能慢慢找回那份已經被遺忘掉的思考能力,才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出對事物的判斷。
四、結語
時代在發展,大學生肩負著巨大責任,將來也會面臨各種挑戰,批判性思維是照亮他們前行方向的明燈,也是推動他們準確前進的主要力量。
參考文獻:
[1]R.H.ENNIS,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A Proposed Basis for Research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
[2]錢民輝著:《學生實話實說》,中國人事出版社,1998年.
[3]楊玉軍、王惠著:《面對學生的發問》中國教育報,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