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偉
摘 要:“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本質和核心,對指導我國革命及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真抓實干、提倡調研、直面現實,對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新闡述、新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習近平;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的思想是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結合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改造中國傳統文化,使其成為一個集中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精神的命題。它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新時代“實事求是”思想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與發展
“實事求是”一詞最初出現于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原本指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毛澤東同志最先結合中國實際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1]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從毛澤東對實事求是的解釋中亦可看出,中國共產黨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指導原則,堅持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毛澤東對實踐和認識的關系進行了總結和概括,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一切認識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到的。其《實踐論》道:中國人有一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于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于認識論也是真理。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需要、新的認識課題,推動認識的發展,而認識服務于實踐。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認識的過程有兩次飛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再到實踐。它體現了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實事求是正是這種認識的辯證過程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實踐與認識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客觀要求[2]。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實踐論》與《矛盾論》從唯物論的角度闡述了其實事求是思想的哲學基礎,這也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總結。
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點。他常用“實事求是派”形容自己,并且反復強調“拿事實來說話”,他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3] 1978年,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提到:“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縣委、公社黨委,就是一個工廠、一個機關、一個學校、一個商店、一個生產隊,也都要實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想問題、辦事情。”正因鄧小平能將實事求是思想納入到社會建設中來,他才能夠取信于民,干出實績。他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世界、處理問題,能夠立足實際,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能夠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要求貫徹落實到實處。亦或者說,鄧小平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踐行著實事求是的思想。
社會實踐無止境可言,實事求是也不會過時。毛澤東提出實事求是,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江澤民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胡錦濤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實事求是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并且朝著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方向邁進。新時代,“實事求是”思想貫穿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
二、習近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繼承與堅持
新時代,“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已然成為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思想依據。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4]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強調在改革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要自覺堅定實事求是的信念、增強實事求是的本領,時時處處把實事求是牢記于心、付諸于行。”[5]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黨和國家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精準定位,把握矛盾,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方略。
習近平強調,“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6]。“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7]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堅定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在《加大力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嚴肅申明:“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8]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解決脫貧難題,制定精準扶貧的決策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將“輸血性扶貧”變為“造血性扶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實事求是的思想調動起了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積極調研,解決問題的熱情。
創新是實事求是的本質要求,創新是實事求是的最高層次。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中提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黨和國家事業始終充滿活力、不斷打開創新局面。”[9]社會發展的同時,新的問題也在不斷出現,一味地運用舊方法去解決新的問題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如鄧小平所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
新時代,“四個全面”戰略走向前臺,它立足現實,繼往開來,全面引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說:“兩千多年來,我們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局面。這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10]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深水期,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新常態”, “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在這個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實際、針對改革發展難題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能夠秉承馬克思主義一貫的問題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
習近平同志要求領導干部樹立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他提出:“要把“三嚴三實”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11]“三實” 既: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堅持遵循客觀規律,不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自覺抵制“面子工程”,拒絕“數字游戲”、“速度游戲”,堅持務實創新,敢于擔當;要嚴格要求自己,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能夠發揮釘釘子精神。
三、新時代領導干部爭做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率
是否堅持實事求是,不僅是衡量一個領導干部政治態度、政治責任及政治膽略的重要標準,也是對領導干部政治品格、道德品質的檢驗。新時代領導干部應當將實事求是作為一種價值追求,使自身能夠立足實踐,真正掌握客觀實際中的“實事”,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能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發揮“領雁”作用。
(一)強化學習,夯實思想根基
“實事求是”的思想要求領導干部要加強政策理論學習,把上級精神吃透、搞準,保證不出偏差。不僅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全局思維、創新思維等,還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時代精神,堅持把思想教育擺在首位,積極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習近平指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12]領導干部要不斷進行“充電”,通過參加專題輔導、學習研討、主題黨日等形式,加強理論武裝,提高黨性修養;通過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網絡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和致富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上級精神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把主觀與客觀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持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造福農民群眾。
(二)深入調研,解決群眾難題
領導干部要抓調研,搞清楚改革要解決什么問題,使拿出的方案有底氣、接地氣;要全面呼應農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新關切,從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增進民生福祉,切實回答好、落實好“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這一發展的根本問題。事實是真理的依據,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領導干部要想做好人民的工作,必須立足于實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把所在地所在部門的“家底”摸透,優勢搞清、短板及潛力明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俗話說“入山問樵,入水問漁”。領導干部堅持實事求是,還需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作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客觀實際,掌握客觀實際,更好地堅持客觀實際。所謂科學決策正是在深入調查,深入研究,深入探討的過程中產生的。領導干部要勇于實踐,帶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了人民利益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自覺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以堅強的黨性來保證做到實事求是,在不斷總結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潔身自好,提高自律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實事求是,“要有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以事實為依據、敢于說出事實真相的勇氣和正氣,及時發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缺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實事求是,就是要正確處理好“不唯上”與“不違上”的關系。“竹以直為美,人以正而尊,黨以廉而強”[13],“心正則廉潔,身正則剛直,行正則威嚴。”[14]領導干部要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理念,提高廉潔自律的意識,自覺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在為民服務的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
四、結語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歷史也在反復證明著實事求是對一個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新時代,黨和國家只有繼續堅持實事求是,才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領導干部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才能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位公民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秉承工匠精神,匯聚中國力量,成就偉大事業。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7頁.
[2]常彩燕: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第8頁.
[3]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9頁.
[4]《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解讀》編寫組編著: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年,第130頁.
[5]《“三嚴”與“三實”作風建設大家談》編寫組:“三嚴”與“三實”作風建設大家談[M].北京:紅旗出版 社,2014年,第13頁.
[6]《民之所望,來自“兩會”的聲音》編寫組編:民之所望,來自“兩會”的聲音[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6年,第197頁.
[7]習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轉引自云南省老教授協會編:全面深化改革 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論壇文集[C].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73頁.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92頁.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4頁.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5頁.
[1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05頁.
[12]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6頁.
[13]孔令艷編:形勢與政策 大學生政治與歷史修養教程[M].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53頁.
[14]寒宗寶:黨的建設錦囊佳句薈萃(修訂版) [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