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霍雅馨 王愛波
摘 要:《植物學》是園藝、園林、農學、生物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對專業人才培養、學科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而校園就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標本館”,校園植物種類豐富,充分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將校園植物和植物學實踐教學相結合,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做到教學相長。本文主要對校園植物資源在《植物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評價和探索。
關鍵詞:校園植物;植物學;實踐教學
一、引言
高校《植物學》課程作為園林、園藝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在專業培養計劃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其他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做好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二、實踐教學法
實踐出真知。理論知識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行驗證,實踐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補充和深化。《植物學》與花卉學、樹木學、植物生理學等課程聯系緊密,是園藝、園林、農學、生物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該課程實踐性很強,許多理論知識需在實習實踐中加深理解,是植物學教學的必備環節。實踐教學法指教師通過開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將理論知識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這么一個過程[1]。實踐教學的形式較多,比如實驗課的開展、外出實習、進行一些植物種類調查、為校園植物掛牌的課外活動。開展實驗時,可用顯微鏡觀察根、莖、葉的初生結構、次生結構。校內植物種類豐富,要充分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如植物學中形態學、分類學的學習可以采取老師帶領學生到校園邊觀察邊教學的直觀方法,去印證書本上的知識。外出實習主要是對植物種類進行調查、識別,在這個過程中督促學生使用植物分類工具,查閱大量的文獻料,鍛煉學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的能力。
植物學理論教材一般偏難偏深,授課學時、內容又有限,學生在學習中難免遇到諸多困難,我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識別植物的方法。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開拓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也能發現自身的薄弱環節,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所以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把部分知識點放到實驗課中邊看邊講會更加形象生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 花的構造、種子的類型和結構、營養器官的變態等。也可以選取幾種比較常見的科屬進行集中講解,比如木犀科、豆科、薔薇科、木蘭科植物,各選取幾種植物進行區別,分析其特征,總結識別要點。
三、校園植物在《植物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一)植物形態學術語的學習
植物形態學把植物體及其各個器官的結構、特征、性狀和質地等區分為許多形態學類型,每個形態學類型給予一定名稱,并科學地確定其特定概念,即是植物形態學術語[2]。學習和掌握描述植物器官形態特征的術語,對于準確認識和鑒別自然界不同類群的植物至關重要。
校園就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標本館”,利用校園植物進行現場直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們對植物形態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在講解“莖”這一節內容時,各種生長習性的莖在校園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如楊、柳的直立莖,爬山虎的攀援莖,牽牛的纏繞莖,虎耳草匍匐莖,學生通過觀察對講解內容理解得更為透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植物細胞結構的觀察
植物細胞能在實驗條件下從一個細胞再生出完整的有機體,要想系統地了解植物細胞,首先必須認識細胞的構造。掌握植物細胞結構是學好植物學課程的基礎。植物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也是植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在整個植物體中,相互依存、彼此協作,共同完成著復雜的生命活動。一個細胞中可以同時發生千種反應,這些反應在這復雜的系統中,分區定位,各自在不同的部位進行,同時又密切的協調,并且受到精巧的控制。在講述植物細胞結構時可以從校園中采集植物標本,利用植物標本制作植物微結構切片來觀察植物細胞結構,這樣直觀的講授方式更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三)植物種類識別
商丘學院目前占地面積2017畝,校園環境優美,校內綠樹成蔭、四季花開,植物種類繁多,被評為河南省最美大學校園。這里是花園,也是植物園。經初步調查,校園內現有植物(不包括野生種)66科112屬137種,其中被子植物有125種,裸子植物有12種[5],豐富的植物種類為學生們學習植物學提供了有利條件。校園植物較為常見,學生們容易學,也可以隨時進行觀察、鞏固識別,較為便利。教師可組織學生在校內對植物進行識別統計,為校園植物進行掛牌,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深入掌握知識。
(四)植物檢索表的編寫
植物檢索表是植物分類學中識別鑒定植物的鑰匙[6],能幫助我們認識常見的樹木、花卉、雜草等,能夠指導學生對易混淆植物進行區分。學生對植物檢索表知識點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植物分類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利用校園、實習基地植物種類繁多的特點,指導學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和葉片為特征編制檢索表,然后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使用植物檢索表、編制檢索表。
四、結束語
利用校園植物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活動優勢眾多,校內實習時間寬裕,場地寬闊,采用數碼工具記錄比野外實習便捷,可引導學生進行多次細致觀察。而且,校園植物的一年四季變化都可以被觀察記錄,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對知識的強化記憶和深度掌握,克服對植物識別易學易忘的難題。此外,校園《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節省費用,易于管理,學生對校園植物具有主人翁保護意識,不易造成破壞。
在《植物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運用校園植物這一“輔助性教學工具”,以真實的校園植物為例講解課堂知識,可有效解決大學生對于課堂上講解的植物種類不熟悉,對植物學名詞概念等不易理解,動手能力較差等教學問題,驗證和鞏固所學知識,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王振威,許佳.實踐教學法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市場,2016,(10):173-174.
[2]賀學禮.植物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1.
[3]顧振華.園林植物識別的策略與方法[J].現代農業科學,2008,(08):28-29.
[4]張蕓.有關植物細胞結構描述的探討[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2,(02):133-135.
[5]劉愛麗,彭兵,周方方,蔡婷,張潘華.商丘學院園林植物種類調查與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24):192-193+196.
[6]尹祖棠.鑒別植物種類的一把鑰匙——檢索表[J].生物學通報,1982,(03):23-24+22.